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般的育苗场家在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往往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者培育的时间太短,而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进行采卵(如流水,干露、药物等),结果给后期幼体的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导致出苗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育苗生产及养殖生产。对此,我们于2001年春天对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基本憎况
1.1亲贝室外暂养
200l年1月5日由莱州购进亲贝50kg,放入大棚中暂养,水温6.l℃,水质新鲜,pH8.2,盐度30‰,饵料充足,其中有金藻、硅藻、少量的扁藻等;定期捡出其中的死贝,及时换水增氧,调节水质,防止水质败坏。
1.2亲贝室内培育
2月8日同海湾扇贝一样同时人室,进行强化培育,培育的方法如下:入室水温7℃,每天倒池一次,每周捡一次死贝,饵料的日投喂量8次,每次3万~4万cell/ml,饵料种类有金藻(3011、3012)、硅藻、扁藻,几个品种交替投喂。
1.3亲贝升温步骤
每3天升温It,同时注意培育池的保温,要求温差不能超出±0.2℃。水温达到15℃时,维持该水温,恒温培育5天,然后再渐升温,仍为每3天l℃,到4月1日水温达到23℃则停止升温,恒温培育。
2结果
2.1 4月8日倒池后亲贝自然排精产卵,注意观察,及时挑出其中排精的雄性个体,防止精子过多,产卵极快。孵化率很高,达到90%以上,孵出的幼体活力强,集群非常明显,鉴于育苗水体有限(当时扇贝苗未出库),放弃了大部分幼虫,只留有7亿~8亿进行培育,培育水温25℃,培育期间幼虫摄食、活力、生长快慢程度等各个方面均很理想,经过18天的培育出眼点,等出眼点率达到20%以上时,开始投放附着基(扇贝壳)。附着变态亦很顺利,共附着扇贝壳280万片,每片幼体数量20粒左右。
2.2对照试验,我们用另外一个车间的6个池子进行,每两个池子为一组,分A、B、C三组,为直观起见,现将生产组与A、B、C三个对照试验组的培育方法以及C组和生产组的培育水温分别列表如表1和表2。表1生产组和对照组培育方法比较表2生产组和对照组培育水温比较3分析讨论综合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亲贝产卵并不困难,问题在于是否得到了高质量的精子和卵子,而它的取得必须先有理想的亲贝。真正理想的亲贝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进行温度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也就是要达到一定的积温和一定的肥满度二者缺一不可。分析上述表1和表2,在对照试验中,A组和B组:亲贝产卵前的培育时间均较长,肥满度应该比较理想,但由于培育的平均水温较低,特别是在自然条件下培育,自然升温缓慢,高温期的培育时间太短,积温达不到,育苗结果不理想;而C组又是另一个极端,尽管培育的平均水温较高,但由于时间太短,升温过急过快,肥满度不高,育苗结果亦不理想;生产组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首先培育时间长,培育水温由低到高缓慢升起,既达到了积温,又有了肥满度,为卵的发育贮存了足够的营养成分,为幼体的发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能育出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苗种,给今后养殖创造良好的条件。
而往往在实际生产操作中,由于育苗水体的矛盾,生产的成本费用以及牡蛎育苗相对来讲效益低等原因,许多厂家忽视了亲贝的育肥,甚至不愿进行亲贝的育肥,急于求成,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损失。特别给养殖户的生产带来了难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