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岁末年终,市海洋与渔业局传来佳讯:去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9万吨,增长6.6%;渔业总产值33.5亿元(现行价),增长10.9%,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出口创汇6813万美元,增长5%;渔农人均纯收入和劳均纯收入为13297元和22613元,分别增长9%和8%,渔业成为中山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
立足市场抓“三品”
据《中山日报》报道,市海洋与渔业局立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品质优良、适销对路、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如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产量高、价格好,今年养殖面积发展到6088公顷;“东裕牌”脆肉鲩获得了国家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省名牌产品后,知名度提高了,全市脆肉鲩养殖面积达1034公顷;“四大家鱼”价格稳定,国内外市场有所扩大,全市“四大家鱼”养殖面积发展到8918公顷。同时,引进美国鲥鱼、澳洲和泰国笋壳鱼、梭鲈、马鲅等新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引进的笋壳鱼每亩纯利3万元,养殖户大获其利。该局还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养殖。创建了25个省级无公害基地,中山水产品应对出口贸易壁垒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该局组织水产企业倾力打造国家级、省级名优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中山有国家级绿色食品和名优品牌3个,中山水出等5家水产企业9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占中山农业类省名牌数的39%,占全省的1/3,品牌效应充分凸显。
注重效益抓调整
该局明确主导品种,创建规模化养殖基地,优化养殖结构,打造支柱产业。全市建立了十大主导品种养殖基地,名优水产品种面积14540.6公顷,占了鱼塘养殖面积的64.9%,走出了一条效益显著、特色鲜明的水产养殖新路。
此外,该局大力推广健康养殖,应用益生菌调节水质等无公害养殖技术,减少鱼虾病害。在12个镇区建立了24个测报点,对南美白对虾、甲鱼、鳗鱼、草鱼等6个品种养殖病害进行测报。引导养殖户使用优质、环保、低耗、高效、安全的渔业机械,提高渔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调整增长方式,变追求数量、速度、资源消耗增长方式为追求质量、效益、资源节约增长方式,致力发展渔业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渔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
搞活流通加工促发展
流通与加工是推动渔业发展、促进渔业增值增效的双轮。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引导民资注入水产品流通领域,搞活流通。引资1000多万元在神湾镇兴建了南粤水产品流通与加工服务中心,是中山颇具规模的水产品流通专业市场。北海鱼栏增资1000多万元,兴建占地13亩的东港昌水产批发市场,每天吸引省内外鱼贩前来交易,日交易量达80—100吨,年交易额约2亿元。在加工方面,该局多渠道吸纳资金投资加工业。中山水出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新兴水产品冷冻加工厂,引进罗非鱼柳机械化生产线,设计年加工能力1.5万吨,年出口量5000吨,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横栏镇伟记水产加工厂投入500多万元兴建3000多平方米加工厂,年加工消化南美白对虾2000多吨,主要出口香港和澳洲。由于流通与加工双轮驱动,中山水产品货畅其流,“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甲鱼等15个品种在中山城乡各大市场每公斤售价比上年提高了39.3元,因水产品上涨为农户带来增收超11亿元。
南方渔网编辑:裴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