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体侧扁,头中等大小,口端位,眼中等大小,略偏头部上方。成熟雄鱼颌部不扩大,下颌长为头长的29%-37%。鳞大,圆形,侧线分上、下2段。上段侧线有鳞片18-24枚,下段侧线有鳞片12-22枚。沿侧线列鳞数30-35,通常32-33。背鳍发达,起点于鳃盖后缘相对,终止于尾柄前端,硬棘16-17,软条12-13;臀鳍末端超过尾柄,硬棘3,软条9-11;胸鳍较长,可达到或超过腹鳍末端,无硬刺,软条14-15;腹鳍胸位,硬刺1,软条15。尾鳍末端钝圆形。幼鱼尾鳍后缘平截,成鱼尾鳍后缘呈扇形。体色呈黄褐色至黄棕色,从背部至腹部,由深逐渐变浅;喉、胸部白色。成鱼雄性呈红色;体两侧有9条与体轴垂直的黑色带条,其中背鳍下方有7条,尾柄上有2条;背鳍边缘黑色,在背鳍和臀鳍上有较为规则的黑色斑纹;尾鳍和胸鳍的边缘红色,成鱼雄性显得特别鲜艳;雌鱼体色较暗淡,孵育期间呈茶褐色,体侧黑,体条纹特别明显,头部也出现若干不太规则的黑色条纹。
2.生活习性:尼罗罗非鱼是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16℃-38℃,最适生长水温24℃-32℃,在30℃时生长最怜惜。致死温度上限为42℃,下限为10℃。14℃-15℃食欲减退。10℃完全不摄食。
尼罗罗非鱼耐低氧性较强,在水温22℃-25℃时,0.7毫克/升溶氧量,仅表现出微弱的浮头,但仍能摄食;在溶氧量为2.24毫克/升时摄食旺盛。为保持正常生长,水体中溶氧量必须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低于0.1毫克/升窒息。氨氮1毫克/升以下。PH值在7.5-8.5之间。二氧化碳在50毫克/升以下。
该鱼属广盐性鱼类,能适应较大盐度范围的变化,可以从淡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15‰的海水中,反之亦然。若从较低盐度(15‰以下)开始,逐步升高盐度,经短期驯化,最后能在30‰盐度的海水中正常生长,在40‰的盐度下仍能生存。
尼罗罗非鱼一般生活于水底层,随水温变化早晨游向中,上层,中午接近水表层游动,傍晚在中、下层活动,夜间与黎明静止于水底。幼鱼喜集群游泳,成鱼遇敌害或拉网时先跳跃后潜入水底软泥,露嘴于泥外而不动。
3.食性:幼鱼期,几乎全部摄食浮游动物——轮虫卵,桡足类、无节幼体和小型枝角类,随着个体的生长逐渐转为杂食性。其食物种类,在天然水体中完全取决于水体中天然饵料的种类及数量,通常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主,也摄取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甚至小鱼、小虾,有时也吃水草等。成鱼期主要摄食浮游植物,其中蓝藻占70%,一些对于鲢、鳙等鱼类较难消化利用的藻类,该鱼都能较好地消化利用,该鱼对项圈藻的同化效率为75%、对微囊藻为70%,对鱼腥藻为75%,对菱形藻为79%,对小球藻为49%。在人工喂养的条件下,除摄食以上天然饵料外,还大量摄食各类商品饲料,如糠麸、油料饼粕、豆渣、酒糟,以及人工配合饵料。利用各种商品饲料饲养该鱼,能获得显著的效果,在生产中还可采取投饵与施肥相结合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尼罗罗非鱼不同生长阶段饲料营养参数推荐值见表1-31。
营养成分
鱼苗鱼种阶段
商品鱼亲鱼阶段
可消化能(兆焦/千克)
14.0-16.7
13.0-15.5
粗蛋白质(%)**
30-35
30
赖氨酸(%)
1.7-2.0
1.6-1.7
蛋氨酸(%)
0.55-0.61
0.50-0.55
蛋氨酸+胱氨酸(%)
1.0-1.1
0.9-1.0
粗脂肪(%)
6-10
5.9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28.5-7.5
33.0-40.5
粗纤维(%)
4.5
7.0
磷(%)
1.0
0.9
*以88%干物质计 **动物蛋白(鱼粉)占饲料蛋白的20%
每千克饲料其他添加剂适宜量为:胆碱500毫克,泛酸钙40毫克,肌醇200毫克,生物素20毫克,烟酸100毫克,维生素B110毫克,维生素B220毫克,维生素B620毫克,维生素C(有效量10%)300毫克,维生素E在脂肪含量为5%时为50-100毫克,在脂肪含量为10%-15%时为500毫克,镁0.59-0.77克,铁0.15克,锌10毫克,锰12毫克,铜3-4毫克。
4.生长与发育:3日龄仔鱼全长6.61毫米,卵黄囊尚未消失,内脏器官已形成。5日龄仔鱼体长8.44毫米,卵黄囊还未消失,10日龄进入稚鱼期全长10毫米,15日龄全长16毫米,原始性腺形成。20日龄进入幼鱼期,全长19毫米。30日龄鱼全长23毫米。35日龄鱼全长51-54毫米,性腺发育处于第II期。67日龄鱼全长97-109毫米,性腺发育处于第III期。82日龄鱼全长145-165毫米,性腺发育处于第IV期早期,97日龄鱼全长160-167毫米,性腺发育处于第IV期中期。113-128日龄鱼全长190-210毫米,性腺发育处于第IV期末期。此时已达性成熟,平均体重160克,最大体重285克。雄鱼比雌鱼大20%,体重可在192克左右。自然寿命6-7年,在一般饲养条件下,该鱼当年夏片鱼种饲养3-4个月,平均个体重可达150克左右;越冬春片鱼种饲养4-5个月,平均个体重可达250克以上,雄鱼能达400克以上。在南方一些地区,生长期长达6个月以上,投放春片鱼种,当年平均个体重可达400克以上,雄鱼超过500克。由于越冬上的困难,食用鱼一般都不养成2冬龄以上。2龄亲鱼可达1250克左右,雌、雄生长差异较大,主要是雌鱼要频繁产卵和孵育影响了生长。饲养单一雄性鱼,可增产30%(投放夏花鱼种)至100%(投放春花鱼种)以上。
繁殖特性
尼罗罗非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4-6个月,温度高,营养条件好,则生长快,成熟早,反之则成熟晚。初次性成熟个体重150-200克,雄鱼成熟稍早,个体也大。经过越冬的鱼种,由于温长越冬期生长受到抑制,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其成熟年龄一般都已达到或超过6个月,所以当水温适宜并改善饲养条件后,体重只有50克左右的个体,也能成熟产卵,可见性腺的发育与成熟,除与个体生长有关外,年龄也起决定作用。
雌、雄比例,在幼鱼群中为1:1,在成鱼群中约为1.2:1,28厘米以上的鱼,为0.47:1。在广东、福建一带,1年产卵3-4次,每次间隔30-40天。在长江流域,1年产卵2-3次,每次间隔30-50天。第二天产卵量多于首次产卵量。尼罗罗非鱼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不同,体重100克的个体,怀卵量为800-1000粒;体重200克的个体,怀卵量为1200-1500粒,最多可达2000粒以上。
尼罗罗非鱼的繁殖,除温度条件外,其他生态环境不会成为限制性条件,当水温达22℃-32℃范围时,长年都可以产卵。当水温超过38℃或低于20℃时,很少甚至不产卵。产卵周期为30天左右,但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最短的产卵周期只有15天左右。在土质鱼池中,产卵前,通常雄鱼先挖坑做窝,但鱼窝并非为产卵的必备条件,在水泥池或水族箱中,不具备做窝的环境条件,也能正常产卵和受精。该鱼的生殖行为比较特殊,发情的雄鱼体色显得特别鲜艳,并忙碌地挖坑筑巢,当鱼群中有成熟的雌鱼时,便前往逗引,最终结成伴侣。产卵时位于雌鱼旁,当雌鱼产完1次卵,回头含卵时,雄鱼即排精。精卵一齐被雌鱼含入口腔。这样的过程要重复5-6次以上,产卵才告结束。受精卵在雌鱼口腔中孵化,当水温25℃-30℃时,约100小时,鱼苗便可孵出,刚出膜的鱼苗嫩弱,仍在雌鱼口腔中继续孵育,约5-6天,鱼苗活动能力增强,母鱼将小鱼吐出,但略有惊动,母鱼又将其含入口内,出膜后10天,母鱼才放心让它们离开,过独立生活。
养殖技术
1.鱼苗繁殖:选择体质健壮、无伤、具有该鱼典型特征的纯种做亲鱼。雌鱼以250克(最小不应小于150克)的1龄鱼,雄鱼以400克以上(最小不应小于250克)的1龄鱼;或雌鱼达350-400克以上的2龄鱼,雄鱼达750克以上的2龄鱼,选择面积约1333平方米(2亩)左右的鱼池,水深0.8-1米,池塘清整消毒后每667平方米施基肥300-500千克,待池水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且水温稳定在16℃以上时就可投放亲鱼,把选好的亲鱼按4-5:1的雌、雄比例,每667平方米投放600-800尾,当水温达22℃后的7-10天即可见到鱼苗。
2.鱼种培育:鱼池面积1333-2000平方米(2-3亩),水深1米,池底平坦,经清塘和施基肥,已培育浮游生物,每667平方米放养8万-10万尾鱼苗。鱼苗是从亲鱼产卵池中用网捞取沿池边集群游动的鱼苗,或拉网方法捕取,鱼苗规格在2-4厘米;太早拉网鱼苗体质嫩弱,伤亡大;太晚拉网,鱼大受惊潜入池底不易捕到。经15天饲养,体长可达3-4厘米。然后将这一规格鱼苗放入鱼种池进行二级培育。长至6-7厘米后再入成鱼池养成商品鱼。在0.5-1.5厘米阶段,应投喂豆浆、豆乳粉;体长2-3厘米的鱼苗每天每万尾投喂1.5-2千克米糠;体长3-5厘米的每天每千尾喂米糠1-1.5千克。这时亦可投喂适量芜萍或小浮萍或粉碎过筛的颗粒饵料粉。5厘米以后则喂以1-1.5毫米小颗料饵料。注意及时杀灭水蝎、红娘华、水蜈蚣、松藻虫等。此外,须定期注入新水。
3.商品鱼饲养:尼罗罗非鱼可在海、淡水池塘、网箱、工厂化温流水和稻田中养殖。
(1)池塘养殖:池塘面积不超过3333-6667平方米(5-10亩),水深以1.5-2米,池底平坦,淤泥不超过20厘米,注、排水方便,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也可用废坑、洼地、小水塘和沟渠等养殖。可混养也可单养,目前都采用混养方式。混养的鱼类通常有草鱼、青鱼、鲢、鳙“四大家鱼”及鲤、鲫、鳊等,每667平方米放尼罗罗非鱼夏花鱼种200尾,其他鱼种400-600尾,在不增加施肥和投饵的情况下,可增产15%-20%。如适当增加施肥与投饵,增产幅度可达50%以上。单养也能获得好效果,每667平方米投放夏花鱼种2000-4000尾,饲养4个月,平均体重150-300克,每667平方米产量300-350千克;增加施肥和投饵,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800千克以上。如放养春片鱼种,单养或混养,其增产幅度还可提高15%-20%以上,且商品鱼规格也可提高1倍以上。池塘饲养该鱼创高产比四大家鱼较为容易,在肥料和饵料较为充足情况下,高产可达500千克以上。
(2)网箱养殖:江河、湖泊、水库、海湾、河口等水体都可用网箱饲养该鱼。网箱设置地点应选择在背风朝阳、水体微流、水质清新、水深5-10米的库湾、湖汊或海湾,切勿置网箱于急流或洪水入口处。箱底距水底应不少于2米,水透明度1.2-2米,溶氧量5-8毫克/升。网箱排列与流水方向成直角。网箱行距3米、箱距2.5米,每8-10只网箱1个单元,每个单元相距30米。网箱总面积不得超过水域总面积3%,以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每排网箱须打桩固定,网箱大小一般在10-30立方米,网箱高2米为好。以天然饵料为主的,放养量为200尾/立方米,人工投饵的1000尾/立方米。50克以下的鱼按体重5%投饵,50-100克的鱼按4%投喂,100克以上者按3%投喂,每2周调整1次。每日检查网箱是否破损,框架是否松动。定期洗刷网箱。20世纪80年代末,网箱养殖罗非鱼产量仅25-50千克/立方米,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达到97千克/立方米。目前,网箱养殖产量可达150千克/立方米左右,山东省水库小何种网箱养殖产量为180-220千克/立方米,规格为500克/尾。为水库养殖拓宽了途径。
(3)海水饲养:海湾、咸水池和海滩围垦的排水渠等都可用来饲养该鱼。滩涂鱼池,面积以6667-13333平方米(10-20亩)为宜,水深在1米以上,开挖鱼沟、鱼溜。该鱼在15‰的海水中生长最快,100%存活。从淡水移入海水或从海水移入淡水,必须经过驯化。驯化前2-3天停止喂食,如在肥水池中,应移至清水池中暂养2-3天后才驯化。驯化从5‰-10‰盐度的海水开始,经过7天移入15‰盐度的海水中饲养。每隔1天升高盐度3‰-5‰,直至完全适应海水。驯化期间,尤其在初期不得喂食,避免内脏脱水和消化不良引起的死亡。可以与虾、鲻鱼、梭鱼混养。
(4)稻田饲养:在不增加肥料和不投饵的情况下,每667平方米产量25千克左右,且可使稻谷增产,该鱼在鱼稻共生中所起的作用,比其他鱼更为突出。稻田饲养罗非鱼,对解决丘陵山区人民吃鱼难和增加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5)工厂化流水饲养:任何能形成一定流量适合养鱼的,均可作为流水养鱼的水流,但最理想、最经济的是利用工厂温排水养鱼,不需附加动力设备,就能实现池水自动交换,可以长年生产,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这种养鱼方式,主要依靠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质30%左右,日投率5%-7%,产量25-50千克/立方米·月。
4.越冬:罗非鱼越冬是一项技术性强,难度大、投资大的工作,最好结合利用工厂余热水、地热水或地下水越冬,既经济,效果又好。凡冬季水温在16℃以下的地区都必须采取保温措施越冬保种。选择体质健壮的纯种鱼越冬,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18℃-20℃,,在此温度范围内,可保证鱼正常摄食,又使水质保持良好,有较充足的氧气,并可提高越冬量。在一般情况,越冬保种,不需要更高的温度,但不能低于16℃,低于这个温度会降低鱼的体质,易感染疾病。越冬前鱼体须用10毫克/升漂白粉或2%-3%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越冬池亦需消毒。水深1米的鱼池,每立方米水体放入200-250克亲鱼30-40尾,4-5厘米鱼种300-400尾。按0.5%-3%投饵,溶氧量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定期排除粪便、残饵并更换新水。
病害及防治
1.出血性败血症:在养殖密度大、水质恶化,饵料中缺乏必需的某些维生素时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亦可由极毛杆菌、β-溶血链球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病情越冬治疗越难。防治方法:养殖密度要合理,保持水质良好,喂以全价配合饲料并在其中添加土霉素或磺胺,淘汰病鱼。
2.溃烂病:在高密度饲养水体中易发此病。系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防治方法:用0.1-0.2豪克/升呋喃唑酮全池泼洒,配合呋喃唑酮药饵投喂,对350-400克/尾未痊愈亲鱼背部肌内注射链霉素7.5万单位,疗效100%。
3.小瓜虫病:越冬期主要常见病。在水温15℃-25℃由许多小瓜虫侵入皮肤、鳃部,形成白色小点状囊泡,体表、鳃部粘液增多,鳃暗红色,鱼活动迟钝,呼吸困难,浮于水面。防治方法:越冬前用200毫克/升生石灰制成的溶液全池泼洒,杀灭小瓜虫。发病后,向水体中泼洒0.1-0.15毫克/升的硝酸亚汞,每天1次,连续3天可见效。
4.斜管虫病:由斜管虫侵入皮肤和鳃,引起大量粘液分泌,体表形成灰白色薄膜,鳃丝红白相间,终日浮头。在水温15℃-20℃时,3-5天内不治,鱼大批死亡。防治方法:入越冬池前,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15-30分钟。发病后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毫克/升浓度;或用2%的食盐水或0.4%-0.5%的福尔马林浸洗病鱼5分钟。
5.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于体表和鳃部引起。在面积小、水较浅、放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最易发生。病鱼离群独游,浮于水面,行动迟缓。防治方法:生石灰彻底清塘。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或粪肥肥水饲养鱼苗、苗种。用0.7毫克/升硫酸铜,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杀灭车轮虫。
6.鱼虱病:因鱼虱大量繁殖,寄生体表引起。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带水清塘。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用量为0.25-0.5毫克/升。
7.锚头鱼蚤病:由锚头鱼蚤入侵引起,其繁殖适温为20℃-25℃,在12℃-33℃均可繁殖,可在鱼体上越冬,寿命最长可达5-7个月。防治方法:同鱼虱病。
8.水霉病:水霉从受伤鱼伤口侵入皮肤大量繁殖成絮状,严重时可遍及全身。病鱼焦躁不安,游动迟缓。避免此病首先在拉网、运输、操作时避免鱼体受伤;发病后将水温提高至20℃以上或用浓度为0.1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用2天。也可用3%-4%浓度食盐水浸洗5分钟。
9.鳞立病:由细菌引起,长年发生。鳞片竖立,并有烂鳍、鳍条基部充血、腹部膨大等症状。防治方法:拉网、运输、放养时避免鱼体受伤;用2%食盐和3%小苏打混合溶液浸洗病鱼10分钟。
10.气泡病和眼球白浊症:直接用温泉水或地下水越冬的尼罗罗非鱼易患氮气泡病。越冬池水陈旧,水中氨过多,鱼眼球易患白浊症。防治方法:越冬池水须事先充分曝气,停止循环使用原池水,注入新水,或滤水除氨,送臭氧入水中强制氧化;投喂新鲜饲料。
新品种培育
1.奥尼鱼:系纯种奥利亚罗非雄鱼与纯种尼罗罗非雌鱼杂交而得的子一代,子代的雄性率可达90%以上,其雄性鱼鱼性染色体为XZ型,这是由于奥利亚罗非鱼雄性配子是ZZ同配型,尼罗罗非鱼雌性配子是XX同配型,而形成杂种性配子的XZ异配型。杂种雄性个体增重比母本尼罗罗非鱼高11.32%-24.45%,比父本奥利亚罗非鱼高17.76%-72.7%,比福寿鱼高16.97%-40.8%。群体产量比母本高18.72%-37.05%,比父本高41.54%-85.39%,比福寿鱼高20.97%-52.65%。
2.福寿鱼:系莫桑比克罗非雌鱼与尼罗罗非雄鱼杂交而得的子一代,具有杂种优势。其生长速度比莫桑比克罗非鱼快96.5%,比尼罗罗非鱼块56.7%,比其反杂交种快36.5%。福寿鱼一代在含肉率、肌肉含蛋白质总量、肌肉脂肪含量方面高于尼罗罗非鱼。福寿鱼二代仍有杂种优势,但已稍逊于福寿鱼一代,应加强对两亲本的选育。
3.YY型超雄罗非鱼:超雄罗非鱼是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产生的性染色体YY型超雄鱼,它比尼罗非罗非鱼生长快26%-58%。
4.红罗非鱼:系莫桑比克罗非鱼红色突变体与正常体色尼罗罗非鱼杂交而产生的杂种,经长期定向培育而形成的新品种。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