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金丝鲶(商品名,体色金黄)为1992年广西选育成功的革胡子鲶变异品种,经成果鉴定后,广西区科委给予成果登记(登记号9224114),当年发成果公报(1992年第24期)。此后,广西大量生产金丝鲶苗,销往区内外。1993年,“革胡子鲶的变异品种(金丝鲶)的选育”项目,被授予广西区科技进步3等奖。近10年来,外省陆续有研究金丝鲶生物学的报告,也有养殖情况的报道,但广西研究金丝鲶的报告至今没有公开发表。为了今后便于进一步研究和养殖金丝鲶,本文将追记其选育过程,综述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概况。
一、金丝鲶的选育
1987年5月17日,广西玉林市东明水产养殖场人工繁殖革胡子鲶(Clarias Laze ra),催产雌鱼24尾,平均体重600g,产卵约80万粒。鱼苗孵出后按常规方法在小水池中培育,获得体长2.5~3.0cm的鱼苗40万尾,其中5尾体色金黄,养殖场特意将其选出,专池培育。随后,玉林市东明水产养殖场场长梁光明邀水产专家周泽富、林岗、林家祥和何登权等组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选育。1988年5月,5尾金黄色革胡子鲶体重已达1.0~1.5kg,其中雌鱼2尾,雄鱼3尾,将其作为亲本繁殖,并根据其表型进行混合选择,淘汰灰黑色或有黑斑的鱼种,选留体色金黄色者,经4代混合选择,于1991年繁殖鱼苗100万尾,鱼体全为金黄色,养至成鱼阶段,体色不变,对当年养成的成鱼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将其与革胡子鲶进行生长对比试验,同时请广西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靳光琴进行染色体检查、比较。成果鉴定后 ,在区内外推广养殖。
二、金丝鲶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体细长,头部扁平,头后部略圆,体后部侧扁。无鳞。侧线完全。口宽,横裂,稍下位。触须4对,其中以角须最长,末端超越胸鳍,鼻须及颌须稍短,均不达胸鳍。上下颌有绒毛状齿带。眼小,前侧位。背鳍、臀鳍均长,两鳍后端在尾处上下相对。胸鳍小,具硬棘,其外缘为锯齿状。尾鳍圆扇形。全身金黄色,无斑点。在水泥池中饲养者,金黄色略呈粉红。其可数性状及比例性状与革胡子鲶没有明显差异,如表1。
表1 金丝鲶与革胡子鲶形态比较
主要性状 金丝鲶 革胡子鲶
可 背鳍条 67-71 67-74
数 臀鳍条 47-56 52-59
性 胸鳍条 1,9 1,9
状 腹鳍条 6 5-6
须 4对 4对
比 尾鳍长为全长的百分比 11.3 11.5
例 眼间距为全长的百分比 11.0 9.0
性 头长为全长的百分比 23.3 24.1
状
其体长与体重相关以keys公式表示,与革胡子鲶比较如下。
金丝鲶:W=0.7321L2.8141
革胡子鲶:W=0.6622L2.7058
2.生长
在200m2的土池中,金丝鲶与革胡子鲶混养。以体长与体重的生长指标比较两者的生 长情况。计算式为:
体长生长指标=(LgL2-LgL1)L1/0.4343(t1-t2)
体重生长指标=(LgL2-LgL1)W1/0.4343(t1-t2)
式中,L单位为cm;W单位为g,t为d。
混养结果,两者没有明显差异,如表2
表2 金丝鲶与革胡子鲶同池饲养结果
种类 放 养 收 获 体长 体重
数量平均体长平均体重 数量平均体长平均体重 生长 生长
(尾) (cm) (g) (尾) (cm) (g) 指标 指标
金丝鲶 600 7.55 3.96 544 17.6 44.3 0.3195 0.4781
革胡子鲶 600 7.77 3.83 534 16.4 31.4 0.2902 0.4029
3.染色体
靳光琴(1992)进行了金丝鲶与革胡子鲶染色体的比较分析,取两种鱼材料,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组织细胞在27℃恒温、0.075KCl低渗处理,甲醇、冰醋酸固定,空气干燥制片。两种鱼各取50个中期分裂相,统计染色体数目,并选取8个中期分裂相显微照相和测量。按Laxen等提出的标准,进行染色体分类,其中,臂比1.0~1.7者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7~3.0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3.7~7.0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7.0~∞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分析结果,金丝鲶与革胡子鲶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即2n=56,但其染色体核型组型有差别,如表3、图1、2。
表3 金丝鲶与革胡子鲶染色体核型组型
金丝鲶 革胡子鲶
m 7对 6对
sm 9对 8对
st 8对 10对
t 4对 4对
赵道全、陈杰(1998)进行了金丝鲶体色基因组合的研究。通过胡子鲶、金丝鲶的交互繁殖,根据子代表现型,初步认定金丝鲶体色基因是隐性基因的纯合[1]。
三、金丝鲶的利用价值
1.食用价值
进行了金丝鲶和革胡子鲶鱼体可食部份的比例测定,计算鱼肉重占体重的百分比,结果金丝鲶为67.47%,革胡子鲶为69.7%,两者无明显差异。
取金丝鲶鱼肉分析其营养成分,其含粗蛋白质18.56%,粗脂肪0.3%,粗灰分1.13%。邓志端等曾报告革胡子鲶鱼肉含粗蛋白质19.85%,粗脂肪1.87%[2]。以此为据比较两种鱼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没有明显差异,而粗脂肪有所差别,这可能与饲料有关。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体重250~340g的革胡子鲶和同样体重的金丝鲶鱼肉的氨基酸,每种鱼取5尾,采集体侧鱼肉绞碎并混和,再从中取样。其结果如表所示,两者没有明显区别。其中,4种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总和,金丝鲶为27.23g/100g干物质;革胡子鲶为2659g/100g干物质。表明两者的品味也没有大的区别。
2.观赏价值
金丝鲶体色金黄亮丽,在水泥池中饲养者,体色金黄而微红,投给浮性饵料,即游出水面摄食,而后,又立即翻身返回下层,显出其活泼动态,很能吸引游人,又因它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吞吃人工饲料,故很受垂钓爱好者的青睐。
表4 金丝鲶与革胡子鲶鱼肉氨基酸分析结果*
氨基酸 革胡子鲶 金丝鲶
Asp(天门冬氨酸) 7.08 7.11
Thr(苏氨酸) 3.25 3.16
Ser(丝氨酸) 2.93 2.86
Glu(谷氨酸) 10.46 10.57
Pro(脯氨酸) 2.76 2.87
Gly(甘氨酸) 4.54 4.66
Ala(丙氨酸) 4.51 4.89
Cys(胱氨酸) 0.73 0.66
Val(缬氨酸) 3.53 3.52
Met(蛋氨酸) 0.53 0.52
Ile(异亮氨酸) 3.04 3.14
Leu(亮氨酸) 6.08 6.15
Tyn(酪氨酸) 2.10 2.07
Phe(苯丙氨酸) 3.11 2.29
Lys(赖氨酸) 6.50 6.41
His(组氨酸) 1.67 1.66
Ang(精氨酸) 4.85 4.90
*注:g/100g干物质
四、金丝鲶养殖概况〖HT〗
1.分布
1992~1993年,玉林市生产的金丝鲶鱼种,除供应本区各地市外,运销湖北、北京、湖南、广东等省,达百余万尾。至近年,金丝鲶已在河南、河北、安徽、四川等省被作为养殖对象。
2.养殖方式
一般为水池养或塘养,也有用网箱饲养。郑玉林等报道了安徽用小体积网箱养殖金丝鲶,1m3的网箱投放3.95g/尾的鱼种390尾,养91d,收获106.1kg(净产104.6kg),日均增重3.17g,其投入产出比为1∶2.05[3]。刘俊强等报告河北省池塘养殖金丝鲶获高产。在1333m2的池塘中放养1000尾,养105d,净产达1250kg/667m2,纯利2万元/667m2[5]。
3.养殖技术
综合各地报道[4、5、6],主要采取下列养殖技术措施。
(1)掌握好性成熟年龄,性成熟最快的为10月龄(四川)。繁殖季节4~11月。用PG或HCG催产,选择凤眼莲或棕榈皮等做鱼巢,微流水孵化。
(2)投喂配合饲料,适当兼喂鲜活饲料。配合饲料以菜子饼为主,金丝鲶可以适应。
(3)注意防逃,塘堤应高出水面50~60cm,否则必须围栏。
(4)掌握好适当的放养密度。鱼塘专养为1~2万尾/667m2,产量可达300~400kg/667m2;用6~10m2小池饲养,40~60尾/m2,产量为100kg/667m2;稻田实行垄稻沟鱼,400~600尾/667m2,可产500~1000kg/667m2。
(5)金丝鲶对下列药物常规浓度不敏感:漂白粉、硫酸铜、硫酸亚铁,中草药菖莆、苦楝树叶。
五、讨论
金丝鲶是革胡子鲶的变异品种,经4代选育而成,自1987年获得5尾之后,逐年逐代选育,各代金黄色者所占的比例为:F150%,F268%,F399.8%,F4100%。本文报告的试验结果表明,金丝鲶是自发突变(非人工诱导突变)造成染色体结构的变化,逐代繁殖,把金黄体色这一变异的特征传递给后代,试验者及早地发现这种有育种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并用相应的手段逐代选育后,这一外部特征得到加强和巩固,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养殖对象。
本研究获得的金丝鲶源于1987年发现的5尾鱼苗,以后繁殖有近亲之弊,而其他养殖户曾反映,在生产革胡子鲶鱼苗中,也曾见金黄色者,但没有引起注意,因此,如有可能,应另选育,取其与本研究获得的金丝鲶配对繁殖,将有利保持其优良性状。
采集:庞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