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形态特征
石斑鱼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前鳃盖骨后缘一般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二粗棘,鳃耙中长,数目较少。体被细小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一般具11鳍棘(稀少为10个),14-18条鳍条,臀鳍具3鳍棘,8-9鳍条,第鳍棘最强。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形。幽门盲囊10-20个。
生态分布
石斑鱼分布于世界各国暖海域的沿岸,为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多生活在岩礁底质海区,常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一般为夜行性,利用其嗅觉寻觅食物,白天则隐藏于岩穴内。石斑鱼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类,不喜欢结群,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现象。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可生活在11-41%的盐度范围内,最适水温为22-28℃,18℃以下时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就失去平衡。
苗种生产
苗种培育
除了台湾省以外,目前我国石斑鱼的人工育苗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养殖的种苗主要靠天然海区的捕获。捕捞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拖网捕捞
由二袖网和中央的囊网组成长方形的网片,长40米,高3.3米,网目0.7厘米,拖绳上系有贝壳、羽毛等物,以惊吓鱼苗。拖网的缺点是鱼苗受伤较多,一般成活率只有70-80%。
围网捕捞
网呈长方形,一般网长10米,高1.5米,网目1.0-1.5厘米。上纲拴浮,下纲拴沉,两端结一麻绳主缆。发现鱼苗后,顺风围捕,操作须手勤眼快,动作协调,由深水向浅水围拉。捞苗时,网不要离水,以免鱼苗逃窜。
小拖网捕捞
网具呈长方形,网长8-10米,网高50-80厘米,网目0.4-1.0厘米。上、下用竹竿支撑。作业时,两人拖曳前进,步调一致,动作敏捷,上下网纲要拉得适当,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在小潮过后,就逆潮水呈半圆形向前围捕。围捕时,使网保持在一定的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鱼苗逃逸。
推曳网捕捞
网呈三角或形簸箕形,网目0.4-1.2厘米,底口拴沉8-10个,两侧拴推竿两根,下安木脚,以免捕苗时陷入泥中。此网一人操作,适用于在有小型水沟、滩面广阔的地方作业,一般在涨、退潮时推捕体长2-3厘米的鱼苗。
养殖技术
网箱养殖
(1)鱼种的放养:网箱养殖的鱼种,规格宜大不宜小。鱼种规格大,绝对增肉率高,生长快,可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网箱的养殖效率。放养密度依环境条件及养殖技术水平而异,一般放养体长2-3厘米的幼苗,每个网箱可放2000-3000尾。经1-2个月的精养后,挑选出健壮、生长快、摄食旺盛的鱼苗进行养殖,每个网箱可放1000-1500尾。以后随着鱼体的长大,再进行分箱,其密度保持在每个网箱300公斤以下为宜。
(2)投饵:石斑鱼是肉食性鱼类,一般采用下杂鱼虾为饵。在幼鱼阶段,需用绞肉机将下杂鱼虾碾成鱼虾浆后,才能投喂。以后随着鱼体的增大,可切成小块或大块投喂。当鱼体长大后,个体小的杂鱼和杂虾可直接投喂。投饵量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情况而改变。4-11月份气温和水温较高,是鱼类的主要生长期,也是摄食最旺盛的季节,此时的投饵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6-8%。
而在12月至翌年3月,气温和水温都较低,鱼类摄食量少,有时甚至不摄食,这时要减少投饵量,以免浪费饵料和污染水质。一般石斑鱼每增重1公斤,约需消耗饵料(下杂鱼虾)7公斤。
(3)更换网箱:一般从幼鱼养殖到商品鱼,需要换几次不同网目规格的网箱。更换原则是网眼不断加大,不逃鱼而又能保证水流畅通。一般幼苗期用网目为0.5厘米的网衣。当鱼体长到体长6-8厘米时,改用网目为3厘米的网衣。当鱼体长到体重150-200克时换成网目为5厘米的网衣。更换下来的网衣,要用硫酸铜溶液浸泡,除去附着物,以备再用。方法是用硫酸铜3-4公斤,甲酸10-15升加淡水400升,然后将网衣放入浸泡2-3天,再冲洗干净。另外,网衣使用前,用硫酸铜或沥青处理,可减少藻类等附着物生长,减少管理上的麻烦。
(4)清除附着物: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网箱及浮子的附着物,防止网眼被堵塞而阻碍水流,妨碍鱼类的生长。清除方法可用人力定期洗刷网壁,也可用冲洗机(水枪)冲冼网壁。
(5)安全检查:主要是检查网箱有无漏洞或破损,框架是否牢固等,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病害防治
白点病
症状及病因:病原体为纤毛虫类。病鱼体表和鳍上肉眼可见成片的白点。防治方法:在淡水里放入5-8ppm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将病鱼放入水 中浸泡2-3分钟,或用红药水、盐酸奎宁浸泡。适用药物:漂白粉、高锰酸钾、红药水、盐酸奎宁
肠胃病
症状及病因:病原体为真菌类,多由食物带入。病鱼的胃或肠呈红色,严重时有出血现象,最终因发炎溃疡而死亡。防治方法:用抗生素和磺胺剂混入饵料中投喂,用量为每天每公斤病鱼用抗生素20-50毫克,磺胺剂100-200毫克,每天2次, 连喂5-7天。适用药物:抗生素、磺胺剂。
寄生虫病
症状及病因:病原体为桡足类寄生虫。一是寄生在鱼体的皮肤上,使皮肤粘液减少,食欲减退,随后体侧的皮肤腐烂,露出盘肉,鱼体逐渐衷弱而死亡;二是寄生在鱼鳃里面,使鱼鳃腐烂而发生贫血或堵塞鳃丝,阻止水体流通而死亡。防治方法:前一种治疗是将病鱼放入淡水中浸泡3-6分钟,使寄生虫脱落死亡;后一种治疗是将病鱼放入10%的浓盐水中浸泡2-4分钟,也可将病鱼放入2-3ppm敌百虫海水液中浸泡15-20分钟。适用药物:10%的浓盐水、敌百虫。
烂尾病
病因与症状:主要是由于尾部咬伤,表皮撕裂而使细菌侵入造成毛细血管裸露在外。病鱼鳍基充血、蛙鳍,以尾鳍、腹鳍及胸鳍为严重。整个尾鳍,直至尾柄末端烂掉。体色消退,体侧局部红肿、溃疡。吻、口腔及鳃盖充血,鳃淡红。有的病鱼眼的水晶体浑浊,眼球突出。内部器官的肝脏、性腺及脂肪等组织充血,局部坏死。腹腔充满淡黄色的腹腔液。病鱼停止摄食,游泳缓慢,感觉迟钝,游泳于水表层。防治方法:用畜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浸洗(用淡水溶解),浓度为1/5000。洗4-10分钟,连续洗2-3次,有一定效果。适用药物:畜用四环素、土霉素。
嗜子宫线虫病
病因与症状:主要有鳍居嗜子宫线虫、鲈嗜子宫线虫和嗜子宫线虫三种。病鱼较消瘦。虫体较大时,在鳍组织,尤其是胸鳍、鳍膜之间及下颌,肉眼可见血红色的虫体。虫体长2.4-3.9厘米的鳍居嗜子宫线虫弯曲于内或与鳍条平行排列。在鳍盖内侧表皮组织,有体长1.4-2.6厘米,淡红色的鳍子宫线虫。在体腔中可见盘曲在性腺等组织内褐色的鲈鳍子宫线虫,此线虫体长15.6-38.8厘米。防治方法:用碘酒涂抹病灶有一定疗效。适用药物:碘酒。
突眼病
症状及病因:病原体为真菌类。病鱼初期瞳孔放大,眼球突出并出血,严重时两个眼球完全脱落,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用磺胺嘧啶和抗生素(日本产)渗入饵料中投喂,效果很好。用量为每100公斤病鱼用磺胺嘧啶200片,抗生素20片,每天喂2次,连服5天。适用药物:磺胺嘧啶、抗生素(日本产)。
收获技术
土池养殖可用投网捕捞、围网捕捞或放干池水后直接下池捉获;网箱养殖可用小抄网捕获或先拉起网箱底的垂下索,解开拴留网箱的绳索,将网箱拉到起捕位置后,从一端把箱体提起,将鱼群赶到一角,再用小抄网捕获。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