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鲤科,鲃亚科,鲮届,原产于印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麦鲮体长、侧扁、圆筒形,浅色的尾鳍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苗种期更明显),口下位,背部青色,腹部银白。麦鲮是一种亚热带鱼类,不耐低温,水温在7-90℃以下被冻死,11℃以下冻伤,15℃左右时停食,18℃以上时可越冬。麦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省,现常作养殖鳜鱼的阶段性饵料鱼被长江流域的养殖单位引进和养殖。麦鲮食性杂,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食部分浮游动物,人工饲料中喜食菜粕类和未完全消化的畜禽排泄物。麦鲮具有耐密养、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易起捕,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优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现将麦鲮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麦鲮夏花培育技术
池塘要求 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2000-3335m2为佳,水深2.0-2.5m,要进排水力‘便,池塘进水前要进行彻底消毒和清理。
水花下池 在池塘彻底消毒和施好底肥后将水加到50-60cm深,加水时用密网进行过滤,以防野杂鱼和其它有害生物进入,通常在施肥调水后的2-3天,及时将麦鲮水花投放入池。
放养密度 按50万尾/667m2或80万-100万尾/667m2投放,经过20天培育,便可长成2.5-3.0cm的夏花苗种,其成活率在70%左右。
科学投喂 在麦鲮下池后的前7天,每天每667m2投喂1.5-2.0kg黄豆浆液,分2-3次泼洒,要洒得均匀,上午在8-9时,下午在14-15时,观察池中鱼苗的活动及摄食状况,及时调整投喂次数及数量。
定期注水 刚下池的水花小,池水深60cm,水浅水温容易升高,各种有机物易分解,浮游生物繁殖快,同时池水浅水体空间小,饵料利用率高,可加速鱼苗的生长,下池7天后,每隔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10-15cm。
早晚巡塘 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以及水色的变化情况,确定投饵和追肥量,早晨日出前出现轻浮头,受惊后立即下沉,说明池水肥度非常适中;日出后鱼苗仍浮头,则需及时加注新水,减少或停止施肥,同时要观察是否有病鱼存在,若有则要及时处置;对池边的蛙卵要及时捞出。
炼网 鱼苗培育15-20天后,体长已达2.5cm以上,应开网炼鱼,以增强鱼苗体质,以利于分塘转运及对外销售,炼网要逐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优质麦鲮夏花的鉴别 优质麦鲮夏花头小身实,体色润泽,规格非常整齐,鱼苗在池塘中行动迅速,集群性强,受惊后很快潜入水底,摄食力强,喂食时可见水面点点荡漾,在捆箱中更好观察,在容器中喜在水底活动或顶水游动;体质差的麦鲮夏花,头大背狭,尾柄细,行动呆滞,游动散慢,受惊时反应不敏捷,群体分化严重,在容器中体色暗淡,色泽发黑。
2、麦鲮池塘主养技术
主养池塘条件 对池塘要求不是特别严格,通常面积1334-10000m2,池深1.5m以上,水源充足即可。
鱼种放养 5月下旬到6月初,投放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麦鲮夏花6000-8000尾/667m2,同时搭配适量的鲢、鳙、草鱼种,杜绝乌鳢等肉食性凶猛鱼类在麦鲮主养池中的存在。
饲养管理 经常施肥培肥水质,特别在高温的6—9月份,每周施肥1-2次,每月加水1次,每次加水10-20cm。适度的施肥可以大大降低麦鲮对饲料的直接消耗,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因此,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猪粪牛粪等肥源是麦鲮池塘主养获取效益的关键。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麦鲮养成上市,必需备以精料(麦鲮的人工配合饲料或菜籽粕、饼等),进行“四定”投喂,7月份以前以施肥为主,投饲为辅,7-10月份以投饲为主,施肥为辅。在7月份以前,日投喂量为麦鲮总体重的3%-5%,7月份以后,则增到5%-8%,具体量根据当时天气情况结合麦鲮的摄食状况酌情把握。
起获麦鲮是依靠群体产量来获得高产的,因此,在池塘主养中适时的轮捕特别重要,8-9月份,池塘存鱼较多,长势趋缓,进行起捕上市,既抓住了行情又减轻了池塘负荷,使余下的麦鲮密度变小,生长空间更大。养殖到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必须将池中麦鲮全部起获,以避免冻伤冻死影响效益。(摘自内陆水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