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昨日,本报载文《花蛤不长个蛤农心忧烦》,披露晋江东石镇花蛤长不大,蛤农面临本钱打水漂的风险。报道引起社会极大反响。昨日,记者采访晋江市农业局获悉,养殖密度和容量过大是造成花蛤不长个的真正原因。
据了解,东石一带靠近海边的白沙、石菌、潘径等村,近年来投资花蛤养殖的人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据晋江市农业局水产科刘先生介绍,前几年,养殖花蛤的利润不小,不少蛤农由此发家致富。近几年来,不少农户纷纷投资养殖花蛤,造成在同一海域养殖花蛤的密度和容量过大,这就造成蛤农所说的“海水无肥”,不利于花蛤成长。
据晋江市农业局局长吴鸿造介绍,2004年晋江市曾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的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新承包开发浅水海涂面积达200亩,农民可依法办理海域使用证和养殖证,按实际面积每亩补贴100元。这一规定也适合花蛤养殖。蛤农如达到规定中的标准和要求,报有关部门核实后,可按标准获得补贴。吴局长表示,今后,局里将多开展与蛤农面对面的技术指导,让蛤农掌握一些科学的养殖方法,有问题也可到水产养殖技术部门咨询。
此外,吴局长提醒广大养殖户,海水养殖包括滩涂养殖和深水养殖,都应该到农业部门办理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许可证。要办理“两证”,必须向农业部门提供养殖的海域坐标图,所要使用的海域必须符合晋江市海洋功能区划,面积和界址必须清楚。“两证”是海洋受到污染造成损失,蛤农索赔的合法依据。如果农民以养殖为生计,经财政部门批准,海域使用金可减免。目前,白沙、石菌等村的海域使用证已发给村委会。蛤农应该严格按上述优惠政策的规定和“两证”的要求,进行科学养殖,避免损失。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