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黄鳝是淡水鱼中的佳品,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兼具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刺激下,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养鳝热,从以前的池塘养殖发展到水泥池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流水无土养殖等多种养殖形式,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高低不一。现就养殖中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探讨如下。
1 养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规模盲目贪大
由于当前黄鳝规模生产初具雏形,但相关的核心技术还不完善。在黄鳝养殖高利润的刺激下,许多养殖者不遗余力地扩大养殖规模,贪大求全。因为养殖规模大,对黄鳝苗种的引进、黄鳝动物性饲料的来源等问题往往把关不严,最终的结果是:鳝种在放养后的成活率低,鳝病经常发生,效益低下甚至亏损。
1.2 购进苗种把关不严
在当前黄鳝养殖的过程中,黄鳝苗种占养殖成本的比重较大,养殖成活率的高低、体重增长的比例、收效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鳝种好坏。购买优质、足量的黄鳝苗种是养殖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开展黄鳝养殖的第一步。
目前,黄鳝苗种规模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养殖者所购得的黄鳝苗种基本上是来自野生的,而捕捞方法则是决定鳝种是否适宜养殖的关键。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鳝当中,笼捕的、电捕的、药捕的都有。钩钓捕获的黄鳝苗种因嘴部受伤而容易识别剔除,但药捕、电捕的黄鳝在短时间内肉眼不易区别,网捕、笼捕的黄鳝如若在网笼中停留时间过长,入池后死亡率也相当高。如果暂养、运输不当,也会造成黄鳝在下池后大量死亡。
黄鳝苗种市场品种混杂,从各种媒体上传播信息来看,不仅有特大黄鳝如黄金一号、二号,还有从越南、泰国引进的黄鳝,似乎黄鳝苗种有很多种,养殖者不知如何适从,上当受骗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1.3 驯食工作不彻底
黄鳝在野生环境下摄食习性为昼伏夜出、偏肉食性、喜吃天然鲜活饵料。
通过驯食,一是要使黄鳝摄食来源广、价格低、增肉率高的全价人工配合饲料,这对今后防病治病时投喂药饵也是有好处的。二是要使黄鳝在白天摄食。驯食工作做到最好的情况是:黄鳝白天摄食,抢食人工配合饲料,对投饲人员能产生摄食条件反射。
黄鳝驯食的时间通常需要40天左右,有些养殖者在驯食的中间阶段,看到有黄鳝在白天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便停止驯食,而这仅仅是部分黄鳝对驯食工作产生了条件反射,还有很多黄鳝还处在摄食饲料的转化期,驯食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好。
1.4 饲料投喂不科学
大多数养殖者以投喂饵料系数高的蚯蚓、小杂鱼等活饵料,只有很少一部分养殖者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由于活饵料生产缺乏连续性,黄鳝自相残杀现象比较严重,肠炎病、细菌性烂尾病时有发生。许多养殖者投喂饲料的随意性较强,不遵循“四定”和“四看”的投饲原则,使黄鳝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黄鳝时饱时饥,养成规格参差不齐,产量低下。
1.5 水质调节不重视
许多养殖者往往不重视水质水位的调节工作,结果是鳝病经常发生、黄鳝对饵料的利用率下降、黄鳝的生长缓慢、养殖效益低。
水质调节一是要定期加注新水;二是要定期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在调节水质;三是定期全池泼洒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四要注意养殖水位的调节和水温温差调节。
1.6 病害防治不及时
黄鳝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治疗起来较为困难,预防的重点是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减少黄鳝受伤受感染的机会。
黄鳝是鱼类中比较特殊的品种,能离水存活较长时间,长时间不喂食也不会死亡,给人的感觉是生命力较强,许多养殖者也因此忽略了黄鳝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实际上黄鳝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到伤害,环境的变化、营养的缺乏、受伤、病原体的侵害等,都会引起黄鳝发病,影响黄鳝的生长和成活,并最终影响养殖效益。
2 今后的发展方向
2.1 科研力度和投入加大
任何一个行业当中的任何一种消费品的消费量,是刺激该品种能否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当前黄鳝消费市场(包括国际和国内)日益扩大的背景下,由于在黄鳝苗种生产集约化、批量化程度不高,全价人工配合饲料使用率不高,以及病害发生率较高的情况下,要想使黄鳝养殖能在国内外水产品流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科研的投入将决定黄鳝养殖业的最终走向。
目前国内从事黄鳝养殖的系统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投入的科研资金和力度也呈加大化趋势,并将最终解决黄鳝养殖过程中的所有技术难题。
2.2 苗种批量化生产
苗种是生产的基础,随着黄鳝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种苗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黄鳝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进行黄鳝苗种的批量繁殖工作,既能解决黄鳝自然资源枯竭的问题,又能解决人工养殖苗种供应问题,因此,开展黄鳝苗种全人工繁殖生产工作,已是摆在行政机构、投资机构面前的一件大事。
尽管当前黄鳝苗种全人工繁殖生产不尽人意,但已引起有关领导部门和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目前,长江中下游诸多省份已将黄鳝的苗种生产列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如湖北省科技厅于2000年秋就黄鳝种苗与饲料攻关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项目招标。因此,黄鳝苗种的供应,最终会实现全人工批量化繁殖生产。
2.3 社会多元化投资
现代化大生产离不开大中型企业、财团的支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初甲鱼养殖业,正是社会上的财团进行投资,才开始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黄鳝生产也是如此。目前黄鳝国内国际市场价高货少、黄鳝的季节性价格甚至比甲鱼高;去年在日本市场上,黄鳝的价格比鳗鱼还贵。在这种情况下,精明的商家也会象对待当初甲鱼养殖热潮一样,投资黄鳝规模化生产,因此,会有更多的企业、财团、商家涉足黄鳝产业,解决目前黄鳝养殖投资不足的问题,实现多元化投资。
2.4 实现规模集约化养殖
在80年代我国每年出口黄鳝800吨。到90年代逐渐上升至1000多吨,最高达2000多吨。近几年货源不足,出口量也开始减少,价格也越来越高。在一些黄鳝养殖面积较为集中的地方,已逐渐形成集团化的生产雏形。如湖北黄石散花的富尔水产养殖公司,在规模生产中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国内目前集约化养鳝单产在每平方米10~20千克,而日本、新加坡等国开发的立体集约化养鳝,不仅集约化程度高,而且单层产量达每平方米50千克,同国外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随着社会投资力量的参与和投资多元化的实现,开展工厂化养殖,提高集约化程度,将是今后黄鳝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零星的小生产形式将会由工厂化、集约化规模生产所替代。
2.5 实现绿色化生产养殖
现代质量观的标准是因环境污染以及因乱用药物造成的有害物质的残留,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食品食用安全性。
在当前科研滞后于生产的情况下,许多养殖者为了降低防病治病的成本,专挑一些毒性强、价格便宜的药物使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长此以往,不仅人工养殖的黄鳝消费者不敢购买,就连野生的黄鳝也会因此受到排斥。当初甲鱼养殖业因为在饲料中添加激素而变得困窘不堪,黄鳝养殖业会不会步甲鱼养殖业的后尘,不再风光无限?
欧洲因为连续发生了疯牛病、二恶英、口蹄疫三大事件,引发了欧洲农业的地震。2002年元月,国内出口的水产品因为氯霉素事件而损失惨重。我国加入WTO,黄鳝在流通、营销上实现全球化贸易指日可待,氯霉素事件应该为黄鳝的健康养殖敲响警钟。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只有实行了黄鳝无公害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等绿色化生产,才能保证黄鳝养殖业能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黄鳝养殖业也将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