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南方渔网报道 韩国“绿色壁垒”挡住宁波4亿元水产品销路。
“如果天再冷下去,这些鱼恐怕就不行了!”昨天,在奉化市松岙镇的一个网箱养殖场边,老余顶着冷冷的北风站着,盯着眼前的近千只网箱,不停地叹息。“这里一共有10多吨左右的鲈鱼,目前还没有找到销路。”
在宁波,像老余一样“为鱼发愁”的养殖户有千余户,他们手头积压在网箱里的鲈鱼、红鱼近一万吨。按计划,这些鱼原本都要销往韩国市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种叫甲鱼孔雀石绿的鱼药引起的。
价值4亿元的鱼“滞销”
来自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的资料,宁波共有鲈鱼、美国红鱼养殖网箱3.5万余只,主要分布在象山、奉化、宁海等地,共养殖1公斤—2公斤成品鱼规格鲈鱼、美国红鱼近万吨。
鲈鱼、美国红鱼原本都是出口韩国的,但如今却“游”不出去了。在奉化,为鲈鱼的销路而愁眉紧锁的养殖户共有140多户,手头积压在网箱里的鲈鱼达2200吨。同样,象山县更是有鲈鱼养殖户550余家,共养殖鲈鱼278.4万尾。
“它们可都是畅销货啊!”据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今年鲈鱼、美国红鱼在韩国市场价格一度飙升至60元/公斤,如按原计划顺利出口的话,这批成品鱼的出口价值应该超过4亿元。
祸起萧墙水产品滞销
供不应求的鲈鱼成了“滞销品”,这都是源于去年国内的一场“孔雀石绿”风波。当时国内某些地方发现甲鱼养殖场孔雀石绿严重超标,韩国从当年8月开始采取紧急措施,凡是从中国进口的甲鱼、鲈鱼等水产品,一旦发现孔雀石绿残留超过5.0ppb的,就一律不得进口。
紧接着,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台了新的出口监管措施,规定网箱养殖单位必须获得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认证注册。
但宁波的渔民纷纷表示,由于整个认证注册工作环节多、要求提供的资料多、检测费高,且完成认证注册工作需花费较长时间,不仅养殖户一家一户办理有一定难度,即使能够顺利地办妥认证注册,也需近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接二连三的“绿色壁垒”
目前,宁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正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沟通、协商,希望让活鱼出口的注册程序有所简化。同时,渔业部门要求及时对成品鱼分类,将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从养殖场清理出去;同时,要求养殖场采取严格措施规范苗种采购、饵料和渔药的使用,确保养殖产品不存在违禁药物残留。
其实,宁波的水产品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绿色壁垒”了。早在2002年初,欧盟认为我国水产品的氯霉素含量超标,停止对部分产品的进口。当年宁波水产品出口8127万美元,比2001年下降28.5%。
2004年,日本对中国鳗鱼产品再设绿色壁垒,宁波水产品全年出口额也仅有8900万美元。
对此,宁波海洋与渔业局的有关专家介绍称,养殖户们应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养殖技术,出口企业要重视出口商品环保、卫生等方面的质量检疫要求。
编辑: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