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鱼类,是当前淡水养殖业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据资料介绍,目前养殖斑点叉尾鮰最具规模的是美国,该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斑点叉尾鮰商业性生产,到20世纪70年代已具规模养殖,其产量约占美国淡水养殖产量的80%。其养殖方式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养殖面积约6.1万hm2,年产量维持在30~45万t之间。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斑点叉尾鮰最大的消费国,年销售额在7亿美元以上。自1986年以来,美国人均斑点叉尾鮰消费量翻了一番,继金枪鱼、三文鱼、鳕鱼之后排名第四位,并且市场份额还在递增。另一方面,斑点叉尾鮰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与罗非鱼相比也有绝对优势。据来自湖南益阳、江苏泰兴、湖北洪湖、广东珠江三角洲等地的信息显示,共出口斑点叉尾鮰鱼片1200t,价格达3.64~4.19美元/kg,比罗非鱼片价格高0.44~0.88美元/kg。在原料鱼的收购价格方面,目前国内收购价在10~12元/kg之间,比相同规格的罗非鱼价格高1~2元/kg。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销售价格,斑点叉尾鮰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我国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养殖至今,近20年的养殖实践证明,该品种已具明显的经济优势及产业化发展优势,国家农业部已将罗非鱼、鳗鲡、斑点叉尾鮰3个淡水品种列为产业化开发对象。而我区实行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开发更具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
形态特征
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较宽肥,体后部稍细长,腹部较平直,背部侧斜平,头部较小,嘴稍尖,口亚端位,口横裂较小。体表光泽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以颌须为最长,鼻须最短。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身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消失。
生活习性
斑点叉尾鮰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中,主要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常见的有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大型藻类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体长达到3cm就可摄食粗蛋白含量45%的鳗鱼料,体长5cm以上则可摄食粗蛋白40%以上的微粒料或破碎料。成鱼养殖阶段,主要投喂粗蛋白30%~32%的浮性或沉性颗粒饲料。斑点叉尾鮰有集群摄食习性,并喜弱光,昼伏夜出摄食。由于斑点叉尾鮰具有消化作用的胃囊,同时胆囊管道上有较多的胰岛细胞,能分泌消化液促进消化功能,故对饲料有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一般饲料系数为1.2~1.6。
适温范围
斑点叉尾鮰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适温范围为0~38.0℃,生长摄食温度为5.0℃~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0℃~34.0℃。同时耐氧能力也较强,在水溶氧2.0mg/l以上即能正常生活,溶氧低于0.8mg/l时开始浮头,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6.5~8.5,适应盐度为0.2‰~8.5‰。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养殖斑点叉尾鮰。
年龄与生长
斑点叉尾鮰性成熟年龄为4龄,在南方或在较好的养殖条件下少数3龄鱼也能达到性成熟,一般性成熟个体都在1500g以上,不存在性早熟、规格小的问题。斑点叉尾鮰生长速度较快,养殖1冬龄体重可达1kg以上。由于斑点叉尾鮰无肌间刺,肥满度好,出肉率高达36%~38%,比罗非鱼高2%~3%,且肉质细腻,色泽嫩白,非常适合加工成欧美市场畅销的鱼片出口。
生殖习性
斑点叉尾鮰在自然条件下,性成熟的亲鱼交尾后将卵产于岩石突出物之下,或产于淹没的树枝、树根之下,或者在河道的洞穴里产卵。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采取自行产卵、人工孵化的办法繁殖鱼苗。方法是人工筑产卵巢,产卵巢一般选用牛奶桶、木桶、瓦罐及木箱等,性成熟的亲鱼将卵产于其中,然后将卵块收集进行人工孵化。斑点叉尾鮰产卵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温度为26℃,水温超过30℃不利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鱼苗成活。
采集:庞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