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加工贸易 > 正文

长江三鲜已成渐行渐远的美味 年轻人不知为何物

发布时间:2006/2/23 8:33:00  来源:  编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自古以来,江刀、鲥鱼、河豚被并称为“长江三鲜”。地处江尾海头的江苏得天独厚,每年春天都享受“三鲜”盛季。眼下春江水暖,“三鲜”正当旺时。然而,随着“三鲜”的日渐稀少,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已不知其为何物。 

  “江刀”远胜“湖刀”“海刀” 

  “三鲜”均是海鱼,平时栖于海中,每逢春季溯长江而上洄游产卵,形成鱼汛。刀鱼应市最早,列三鲜之首。因体型狭长,看上去似一把银白色的篾刀,故得其名。 

  刀鱼每年2月底3月初从东海进入长江,成群溯江而上,形成一年一次的刀鱼鱼汛。农谚有“春潮迷雾出刀鱼”,“刀鱼来踏青”,是春季长江最早的时鲜鱼。刀鱼在江水中异常灵活,游速快如飞燕,状如抽刀断水,快捷如电,十分优美。刀鱼溯长江而上,只用十几天的工夫就能穿越上千公里,最远可到达安庆宿松小孤山(一说为湖南的洞庭湖)。 

  在洄游路程中,水流的刺激加速刀鱼的性腺发育,到达长江干支流或湖泊缓流区的产卵场后,性腺发育成熟,遂产卵或排精。刀鱼卵粒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自然孵化发育。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至秋后或翌年游回大海,成鱼食小鱼虾,次年性腺开始发育成熟后,再进入长江逆水洄游。如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延续着种群。刀鱼的最长寿命为4龄。 

  刀鱼的鱼刺极多,但肉质细嫩,极为鲜美。清明时节是刀鱼的黄金期,毗邻长江江苏段的南京、镇江、无锡、泰州、南通等地,都有吃刀鱼的习俗。当刀鱼游至长江的江苏段时,身上的盐分已基本淡化,同时在淡水里吸收了大量养分使身体长肥,性腺发育正好,肉质变得鲜嫩,因而这时的刀鱼口味最佳。 

  近年来,由于长江刀鱼日趋稀少,其价格飞涨,水产市场上的江刀,最高曾卖到3000多元一斤。市场上每斤售价几十元的“刀鱼”,或是来自巢湖等地长期生活在淡水中的“湖刀”,或是近海捕捞尚未洄游的“海刀”。“江刀”与“湖刀”、“海刀”从外形上看差异不大,通常只有行家才能通过分辨形状和鳍区别品种,但味道老吃客一尝便知。 

  鲥鱼,不再守时而来 

  鲥鱼,俗称三黎鱼、三来鱼,属鲱形目、鲱科、鲥属。体较长,一般体长25厘米至40厘米,侧扁而高,头中等大,口较大,鳞片大而薄,色白如银,腹部有棱鳞。头部和背部为灰色,体侧上方略带蓝绿色光泽,体两侧和腹部色白如银。每条重多在1公斤左右,最大的可达十余斤。初起水,鳞耀耀入目,色白如银,华丽无比。 

  鲥鱼为洄游性咸淡水两栖鱼类,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每年四五月间进入长江产卵,到十月间再回到海中,年年应时而来,准时无误,故称鲥鱼。成年期鲥鱼由江浙沿海集群进入长江水系,通过江苏上溯至江西省赣江中游一带产卵,洄游路线全长700公里,历时一个月左右。鲥鱼性猛,游动迅速,鱼鳞锋快,以此搏击其它鱼类,所以又称它“混江龙”。但又很娇嫩,一离水面,很快死亡,因此鲥鱼难得。 

  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是鲥鱼定期旅经长江江苏段的旺季,长江江苏段一般是“谷雨见鲥鱼”,沿江渔民自古以来就有按时捕鲥鱼的传统,食用鲥鱼的最佳时期也是在此期间。 

  鲥鱼有鱼的美味,亦有肉的质感,吃到嘴里滑溜细腻,肥腴醇厚,馨香扑鼻,为一般鱼类所不及。鲥鱼的吃法奇特,鲥鱼味美,吃时不用去鳞,并且宜蒸不宜煮。用一层薄薄的猪网油将稍微腌过的鲥鱼裹起来,再撒上葱白、姜丝和黄酒用旺火清蒸一下。这样蒸出来的鲥鱼,鲜汁饱满,用筷子在鱼身上轻轻戳一下,就能见鱼汁如泉涌。 

  酒酿鲥鱼是张家港地方风味名吃,深受群众喜爱。做法是将鲜鲥鱼去内脏(不去鳞),鳞片与皮肤间满含油脂,鲜味浓重,营养丰富。洗净放入适量酒酿和熟猪油,加葱、姜、火腿片及调料,上笼蒸15分钟左右而成。出笼后的鲥鱼酒香四溢,色泽洁白,鲜、嫩、肥、美。 

  可惜,长江鲥鱼已于几年前绝迹。如今市面上也能买到几十块一斤的鲥鱼,多为缅甸、美国等地产的鲥鱼,口味远无法与长江鲥鱼相比。 

  河豚即河鲀,是鱼不是“豚” 

  河豚的“豚”字,容易使人联想到哺乳动物江豚与海豚。其实,河豚属于鱼类,而不是哺乳动物。河豚也作“河鲀”,俗称又叫艇鲅鱼、气泡鱼、鲀鱼等,古称“鲐”。属鱼类中的鲀形目,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分布世界各地,有100多个品种。一般体长一尺左右,体重一公斤上下。我国各大海区都有分布,常见的有数十个品种。 

  长江中的河豚学名为暗纹东方鲀。河鲀身体呈椭圆形,短而肥厚。口小,门齿成板状。背部一般呈黑褐色,有花纹,腹部白色有肉刺。体表无鳞,光滑或有毛发状的细刺。皮肤毛糙似彩色沙皮,锐尾膨腹,体似圆筒,状如蝌蚪。口目开合,不时发出“咕咕”之声,看上去很是滑稽。当遇到外敌或惊吓时,便迅速对鳔进行充气,使腹部迅速膨胀,整个身体呈球状而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成多刺的圆球,借此自卫。 

  河豚“立春出江中,盛于二月”,苏东坡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提示人们不要错过吃河豚的季节。河豚肉鲜美至极,而无刀鱼、鲥鱼之芒刺,被誉为“三鲜”之冠。河豚鱼不仅肉鲜嫩味美,而且带有肉刺的鱼皮,胶质浓厚,食之粘口,味觉美感远胜于鱼翅、海参。我国古谚云:不食河豚,焉知鱼味,食了河豚百无味。 

  但是,河豚有剧毒。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河豚是绝对禁止出售给市民食用的。但终因河豚味美诱人,人们争相食之,故自古有“拼死吃河豚”之说。国内外都有吃河豚丧命的报道。 

  江苏是我国河豚产量最大的省份,民间自古有食用河豚鱼的习俗。虽然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严禁食用河豚,但民间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应该禁食,一种认为“堵”不如“疏”,不必“因噎废食”,而应因势利导、科学安全地开发河豚产业。 

  长江三鲜面临危局 

  “三鲜”味美,但早已处于危局。由于过度地捕捞,以及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历来是长江江苏段重要经济鱼类的长江鲥鱼,在几年前就已经绝迹了。长江刀鱼种群数量也在呈几何级数迅速下降,面临灭绝之危。江刀的人工繁殖始终未获成功。虽然河豚的人工繁殖取得了成功,但人工养殖的河豚是无法与野生的媲美的,长江里野生河豚种群仍处于濒危状态。抢救和保护长江三鲜,刻不容缓。  


                                             编辑:王宇
编辑: 访问人次:2950 关键字:长江,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加工贸易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