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innaeus,1758)又称小圆蛤、北方帘蛤或美洲帘蛤。原分布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浅海和滩涂主要的经济双壳贝类之一,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贝壳又可作为高级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由其提取的蛤素能够抑制肿瘤生长。硬壳蛤的价格较高,去壳以后几乎同鲍的价格相当。在美国新英格兰和中大西洋各州、纽约、新泽西和弗吉尼亚等地硬壳蛤是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1995年美国东北地区各州的总产值3740万美元。1998年的总产值是4177.5万美元。美国对硬壳蛤养殖比较重视,分布地各州都有各自的增养殖计划。我国沿海滩涂可养面积广阔,沿海养虾池塘众多,如开展硬壳蛤的滩涂增养殖或与对虾的混养,对于有效利用我国滩涂资源,改善对虾养殖池的生态条件,提高池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出口创汇,解决劳动力就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硬壳蛤的生物学
1.1分类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帘蛤目(Veneroida)
帘蛤科(Veneridae)
学名:Mercenaria mefcenaria(Linnaeus,1758)俗名:北帘蛤(north quahog)、硬壳蛤(hard clam、hardclam、hard shell clam)、小蛤蜊(cherrystone)、小圆蛤(cherrystone)、小帘蛤(littieneck).
1.2分布及习性
广泛分布于美国东海岸,美国的西海岸也有少量人工移植形成的种群。在美洲分布的最北限是加拿大的St.Lawrence湾。英国和法国的大西洋海岸也有少量的分布。最重要的是新英格兰和佛罗里达。
硬壳蛤在含有贝壳的软质底最多,在沙质洼地、沙泥洼地和泥底也有分布。Peterson等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北卡罗来纳州大叶藻区,1—2龄的硬壳蛤的密度(9个/m2)要比附近沙洼地平均的密度(1,6个/m2)高得多,并且在大叶藻分布区的硬壳蛤平均要比沙地的大。硬壳蛤寿命可达40年,生长在15年就基本停止。
1.3对温度和盐度耐受性
研究发现最佳生长温度在20℃左右,高于31℃或低于9℃时生长停止。在4℃时硬壳蛤就会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但温度降到0℃也能存活。引入大连后的试验表明,硬壳蛤稚贝可以较长时间耐受—3℃的低温,在大连北部庄河石城海区潮间带底播的稚贝也能够越冬。硬壳蛤的幼虫生长最快温度在25—30℃之间,幼虫发育的最低温度是12.5℃。硬壳蛤对盐度的耐受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同温度成反比关系,当盐度低而温度高时存活率会显著降低。卵子正常发育的盐度范围是20—32.5。超过35时只有1%的受精卵发育到幼虫阶段,低于17.5时卵不发育。温度在22.5—36.5℃,盐度在21—30时,幼虫的生长速度最快;低于15时生长停止,死亡率高。同胚胎相比,浮游幼虫后期对温度变化的耐受力下降,而对低盐度的耐受力则上升。壳顶幼虫时期,盐度大于20才能发育到幼贝阶段。稚贝(1.8—3.6mm)当盐度长时间低于15时,将发生死亡。年龄较大的硬壳蛤对低盐度的忍受力更强一些,但盐度低于20生长较慢。由于成熟的硬壳蛤可以关闭贝壳,所以可以忍受较长时间的低盐。成体在盐度10时持续4—5周可以存活,并且可以平衡体内外的渗透压。但是长时间处于低盐度环境不利于生长和繁殖。胚胎正常发育的最低溶氧是0.5mg/L;0.2mg/L时,100%死亡;在0.34mg/L时,只能发育到担轮幼虫,不能形成贝壳。在2.4mg/L时幼虫生长缓慢,适合的溶氧范围是4.2mS/L以上。
1.4生长
生长速度因地理和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北部地区生长只发生在夏季水温接近20℃时,这是该种的最适温度。在冬季当水温降到5—6℃以下时,生长完全停止。例如在北卡罗莱纳州和乔治亚州硬壳蛤在春季和秋季生长快速,冬季几个月生长变慢,夏季生长最慢。在佛罗里达硬壳蛤生长速度比在北部的快3倍。水温是生长的限制因子,但其它因子(如食物的密度)也影响生长速度。研究显示高密度养殖的硬壳蛤(3875个/m2)达到相同的规格要比在适中密度(323个/m2)养的蛤所用的时间长。
硬壳蛤的生长受海水运动和藻类营养的影响。生长的理想条件是温和潮流加上适当的藻类密度并伴随有4mg几的溶氧。
不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工养殖的硬壳蛤,其生长速度的差异都受基因型或遗传学的影响。在最快生长速度下,经24—36个月硬壳蛤可以达到商品规格。在10—16个月时决速生长的个体可比生长慢的个体大1倍。在任何硬壳蛤种群中大约有10%是来自于生长最快的亲本,因此对生长快的个体进行选择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在育苗过程中除去生长慢的个体会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1.5繁殖与幼体发育
许多硬壳蛤在近1龄时就可以进行繁殖,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重复繁殖,并且没有观察到有衰退现象。硬壳蛤是雌雄同体,一般雄性生殖腺先熟。98%的幼蛤一开始就是雄性。但是随着年龄和规格的增加,性比会发生变化。第3年时接近一半的雄性会变成雌性。水温在22—23℃时硬壳蛤产卵的频率最高。但在印第安泻湖产卵一般发生在秋季当水温下降到23℃以下时。
硬壳蛤卵子直径在70—90um之间,包有一层胶质的卵膜。经12小时,受精卵便可发育到担轮幼虫。壳在26—30小时内形成。再经过8—12小时发育到面盘幼虫阶段。面盘幼虫期大约12天。幼虫附着时壳长200-210um,称为具足面盘幼虫。附着过程中面盘消失成为稚培育方式。浅海中间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
3养成
人们对硬壳蛤养成的方法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如水箱养成、跑道形水池养成、池塘养成等,但都不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者用水太多、饵料培养费用过高等导致的养殖成本过高,或者是因为硬壳蛤生理生态条件不能满足而导致生长缓慢。最好的养成方法就是滩涂养殖,这也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滩涂养殖要做好2点:一是选择合适底质,二是投播大小合适的苗种。苗种的规格要足够大(>8mm),使较小的敌害不能捕食,并要用一些保护设施防止大敌害的入侵。滩涂养殖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对苗种及时观察。一般当硬壳蛤的壳长达50cm或壳宽达22cm的比例达70%就可以收获。收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各种类型的耙子人工收获。机械收获的方法也有多种,但都是用水流冲击含有硬壳蛤的沙子,将沙子冲掉后就可收获硬壳蛤。收获选择在低潮时,这样操作比较方便。
南方渔网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