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病原体特征:一种意见认为是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体细长,两端钝圆,稍弯曲。菌体长短不一致,长2—24µm,个别长37µm,宽0.8µm。菌体无鞭毛,通常做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
在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扩散型,边缘不整齐,假根状,呈淡黄色转金黄色,中央教厚,一般直径3mm左右。
如在胰胨琼脂平板上接种稀疏,在温室21—25℃是,培养48小时,可见到单个子实体,肉眼观察呈黄白色小球形,在解剖镜下呈圆锥体,基部宽大,无收缩柄,表面光滑,折光较强。子实体直径130—700µm。
另一种意见认为是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菌体细长,0.5×4—4.8µm,柔韧,可屈桡,无鞭毛,革兰氏阴性菌,菌落黄色,扩散型,最适温度28℃,适宜PH6.5—8,为好气性细菌。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且常离群独游,体色发黑,头部尤甚。病鱼鳃丝腐烂,呈“白鳃”,沾有污泥,鳃丝软骨也外露,末端膨大,腮盖骨内表皮常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称“开天窗”。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
流行情况:烂鳃病是草鱼、青鱼主要疾病之一。草鱼、青鱼、鲢、鳙、鲤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草鱼,这在鱼种和成鱼中都有发生。20℃以上开始流行,25—30℃为适温。4—10月为主要流行期。
防治方法:
1、漂白粉挂篓或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成1×10-6(挂篓则是指局部浓度)。
2、生石灰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成14×10-6—20×10-6。
3、大黄氨水液(1㎏大黄加20㎏0.3%浓度的氨水浸泡12—24小时)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成25×10-7—37×10-7。
4、呋喃唑酮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成1×10-7—2×10-7。或按每50㎏鱼体重投喂5-10g,连续3天为一疗程。
采集:黄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