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茂名市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220km,滩涂面积8494hm2,浅海(0~20m)面积104726hm2,是文蛤、东风螺等多种贝类繁衍、养殖、增殖的好地方,海水增养殖业前景美好。过去由于受重鱼虾轻贝类的思想影响,沿海贝类增养殖业发展慢,这与丰富的浅海滩涂资源不相适应。为了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贝类生产条件,加速开发贝类生产,促进海水增养殖业迅速发展,我们进行了沿海贝类护养增殖高产技术的试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贝类护养增殖迅速成为我市渔业生产的重要支柱。
一、合理规划,护增并举。贝类护养增殖是一项综合性配套技术,在实施前有个全面规划作为“指南”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贝类的密集区、采苗区和名贵品种的主产区并结合其他渔业作业的情况,划定了3个护养增殖区,分别为水东湾泥蚶护养增殖区、龙山文蛤护养增殖区和放鸡岛东风螺护养增殖区。贝类人工增殖是人工集约化开发浅海滩涂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浅海滩涂生态平衡的措施。在当前资金紧缺、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开展大面积的投苗增殖力不从心。所以我们坚持增殖和护养并举的方针。在海区条件优越、苗种来源多而方便、价格又合理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增殖,对未开展增殖的海区以护养为主。
二、优化海况,改造底质。沿海贝类的生长,除水质、饵料条件以外,底质是否适宜也十分重要。有的浅海滩涂因潮水流速缓慢,风浪较小,表层呈现乌黑的腐殖土;有的由于底质过硬,给贝类潜钻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底层含泥过多,贝苗容易憋死;这样的浅海滩涂要改造。我们采取翻滩、投沙等措施,即在泥多沙少的地方投沙,泥少沙多的地方掺入海泥,然后耙平,便于贝苗潜钻。定期拖扫淤泥,使淤泥随潮流流走,对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直接排入贝类增殖水域,保证了贝类的正常生长、繁殖、附苗。
三、加强管理,清除敌害。在贝类生长过程中,自然灾害、生物敌害、人为的践踏等往往造成很大的损失。海鸟、蟹类、螺类均喜食贝肉,使贝类增殖受害。我们采取了适当措施,加强管理,如在贝类增养殖区域内定期组织人力消除海星和螺类卵囊,放适当渔具捕获鱼蟹类,鸣枪(土枪)轰海鸟等,发现滩被破坏,及时平整,发现贝苗聚堆及时疏散。加强水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贝类受害。通过上述措施,有效地减少贝类疾病发生。
四、保护资源,合理采捕。为确保贝类资源不断增殖,长久不衰,我们执行贝类禁捕期、计划生产、持证作业制度。根据文蛤、泥蚶、东风螺等主要经济贝类的产卵、繁殖规律,确定了3个护养增殖区不同的禁捕期。为避免滥捕、乱采和过量捕捞伤害贝类子孙,我们实行计划生产和持证作业制度。采捕时,避开贝类繁殖期,严格控制采捕规格,低于商品规格,尚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未成熟个体严禁采捕,对资源较少的地方停止采捕,给贝类以休养生息的时间。根据增殖区域的资源数量及年增长量,拟定了采捕量,使采捕能力与资源再生产能力相协调,减轻采捕强度,达到合理采捕、保护与持续利用资源的目的。
五、抓好苗种生产。发展贝类增殖生产,首先从苗种生产着手,解决苗种来源。由于目前我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工育苗问题,苗种主要获自天然野生贝苗种。苗种基地选择在滩面松软、水质肥沃、风浪平静的内湾,减少了环境干扰,通过定期观察解剖贝类生殖腺变化规律和海区因子情况,准时发布采苗预报,指导群众科学采苗,满足生产需要。留足种贝,以增加产卵量及幼体量。在贝苗发展过程中,仔细观察它的成长和数量变动,查苗保苗,定时测定水质和检查稚贝的生长速度、成活率,防止鱼、虾、蟹类敌害物侵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提高贝类附苗量的目的。
六、引种移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某些品种在本市浅海滩涂数量少,但外地很多,产量高、效益好。我们通过引种措施在本地定居,达到增加品种、扩大产量的目的。如湛江的泥蚶、浙江的文蛤、海丰的贻贝等,2年来,我们从省内外引进了文蛤、泥蚶、贻贝等贝类种苗15万kg进行增殖,并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只要有好品种,而且生态条件又适宜增殖的,我们均大胆试验,积极引种。
由于采捕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本市浅海滩涂某个品种资源衰退,或密度下降,产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移植措施,实现高产高效目的。如我市沿海的泥蚶资源,由于采捕强度高和采捕方法原始,造成资源衰退,无论质量还是数量远不及湛江的泥蚶,我们组织渔民去湛江采捕泥蚶幼苗移到本市区域增殖,改变了局部种群优势,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简单易行、事半功倍的增殖措施。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