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鲟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可塑性强、易驯化、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鲟鱼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鲟鱼养殖将对我省水产养殖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鲟鱼养殖范围原来基本集中在我国北方,随着鲟鱼开发研究的深入,养殖范围逐步南移,中山市是我省率先引入鲟鱼养殖的市,目前鲟鱼养殖已发展到深圳、珠海、新会、顺德、三水、河源等地。根据我省的养殖情况,笔者将鲟鱼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气泡病
气泡病是一种由养殖水体水质变化而引起的非寄生病。病鱼腹部膨大、表皮粘液增加,有粘滑感,部分病鱼皮下伴有少量出血。解剖观察,胃中有大量气体,肠中亦有泡沫气泡。病鱼发病前摄食正常,发病初期摄食异常,已不像正常鱼那样平贴底部摄食,而是尾部向上倾斜,活动开始受限。病情严重时仔鱼下沉困难,难以从池底摄食饵料,常沿池壁在水体上层游动,最终腹部朝上浮于水面,数日后死亡。病鱼发病特征是胃中气体不断增多,而使胃呈进行性膨胀,病情随之加重。
防治方法:采用循环过滤装置养鱼时,应经常更换清洗过滤器。用循环水养鱼时,应保证溶氧充足。无论循环水或流水养鱼,以排水的方式注水以防止水中氧、氮的过饱和。
二、肝性脑病
患病鱼体色、体表正常,无明显病征,偶有头部前端和吻部的腹面表皮脱落,背面粉红。肝脏紫色、褐色、灰色、肝糜烂、肝组织颗粒变性由轻到重,空泡化、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坏死,并表现出脑组织病变与肝病的依赖性,只有肝病变后方有脑病变发生。胆囊及其它脏器正常,肠内无食物,肠壁正常。
该病发生集中在鲟鱼体重15—25克,全长15—20厘米的转食阶段,患病初期病鱼有跳跃、乱窜等极度兴奋行为,散游独游,食量减少,后期处于昏迷、昏睡状态,停食,不日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合理投饲,顺利转食,应研制全价鲟鱼配合饲料,并采取正确的投饲方法,做好从天然的动物性饵料到人工配合饲料的食性驯化工作,可有效预防鲟鱼肝性脑病。
禁止饲用对肝有损害的物质。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肝损害以及肝病;合理使用添加剂和饲料原粮,避免肝中毒和脂类代谢紊乱;合理添加维生素E和胆碱,有利于肝功能恢复,但维生素E添加过量会导致早熟,还有损害作用。
使用具有保肝、健脾、解毒等功效的中药复合制剂,提高鲟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可有效防治肝病及肝性脑病。
使用对肝损害较小的抗生素如新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等,治疗细菌性疾病。饲料中添加乳糖、果糖或梨醇对史氏鲟肝性脑病有治疗作用。
三、车轮虫病
病原体为车轮虫。病鱼体无光泽、消瘦、游动迟钝、肠道无食,镜检发现在体表、鳃上有大量车轮虫寄生。主要发生在养殖幼鲟的静水池塘。
防治方法:将病鱼用5%盐水浸浴1小时左右,转流水池中饲养,病情可以好转,痊愈。此外,在鲟鱼体重达150克以前要预防由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病发生。每隔5-10天用二氧化氯、呋喃唑酮等抗菌素消毒,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物以及一些提高抗病能力的添加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幼鱼长至150克后,疾病逐步减少。
采集:黄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