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海参养殖是整个海参产业发展的中间环节,养殖水平的高低、防病能力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海参的产量和质量。据统计,目前我市海参养殖面积42万亩,年产量为7000吨,产值达7亿元。随着今年的重新调整,我市渔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从过去的南部海域向北三市一县一区海域转移,海参养殖热又一次升温。记者在这些地方采访时看到,投资上万元的海参养殖项目不少,小规模的养殖户更多。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海参养殖企业(户)已超过千家。
据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徐志宽介绍,目前我市海参养殖无论是港池养殖,还是底播增殖,生产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涌现出了獐子岛渔业集团、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专业企业。据统计,目前在这个产业,全市累计投入已超过5亿元。围绕海参养殖,一些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也不断得到尝试和应用。如开发区海青岛养殖场的海上网箱养殖和浮筏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俄罗斯海参和日本刺参搞人工杂交,培育新的养殖品种;瓦房店市海源水产养殖场采用冷却装置进行工厂化养参,大大缩短了海参生长时间等。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对海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然而,面对如火如荼的海参养殖热,记者在调查中也听到了业内人士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冷思考。
思考一: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我市海参养殖的规模和形势来看,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已经不需要再去搞什么发动,而是应该从产业布局的发展上、养殖技术的规范上、病害的防治上搞好工作。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养殖处副处长梁忠德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海参增养殖近万亩连片海参养殖区就有12个,一旦发生病害后果将不堪设想。普兰店市目前海参养殖面积和养殖水平在全市位于前列,该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冷连鹏也告诉记者,从目前海参养殖的发展势头来看,如果再不重视海参养殖的技术规范和管理,一旦出现了病害,该市水产业80%的产值将化为乌有。
如何避免高风险的出现?有关人士指出,迄今为止,我市还没有一个具有地方特点的海参养殖管理条例和养殖技术规范。当务之急,必须加快促成这两方面技术规范和管理条例的出台,使我市海参养殖生产达到高水准和标准化。据记者了解,我市渔业管理部门现在已着手制定这方面的规范。
思考二:密度过大已成隐患
另一方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一些养殖企业(户)养殖海参密度过大,也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单位一亩海域投放种苗高达1万头,而据业内专家分析,根据近几年大连海域海参养殖经验来看,一亩海域投放5000到7000头海参种苗最为合适。密度过大不仅影响到海参的长成,使得我市海参养殖产出水平不高,更为病害的暴发埋下了隐患。再加上港池改造不彻底、水质条件不好等原因,导致我市海参养殖目前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运作。
与此同时,饵料问题也正在成为海参养殖中的发展瓶颈。目前我市大部分海参养殖不投饵料,依然停留在纳潮、肥水,以培育天然饵料为主,对配合饲料研究不够,这也是导致产出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市海参养殖业的大发展,饵料不足的问题将会日益显现出来。
南方渔网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