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类高档营养珍品,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不仅在国市场畅销,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和香港地区销路也甚广。泥鳅养殖投入小、成本低、效益可观,发展势头很快。现将泥鳅苗种稻田繁育技术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1 稻田选择与准备
选择土质较肥,水源有保证,水质良好,管理方便的稻田。要求田埂高而牢固,使稻田能保水30cm以上。在田块的一端设进水口,用注水管仲人稻田,注水管出口处绑1条长50cm的尼龙网袋。在稻田四周或对角线挖宽3-5m、深0.8-1m的集鱼沟和鱼溜。靠排水口的一边田埂上开设1-2个溢水口,并安设牢固的拦鱼栅。每块稻田开2-3口长方形小池,面积50-100m2,池深1.2m,水深保持40-50cm,池底夯实,池壁用塑料膜贴面,用于亲鳅培育和孵化育苗。放亲鳅前1星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池底铺20cm左右的腐殖土或软腐泥,投些水草供泥鳅栖息。
2 亲鳅的选择与培育
繁殖用亲鳅须选择2龄以上、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腹部膨大柔软;雄鳅要求体长12cm、体重15g以上,胸鳍上有珠星。雌雄鉴别:成熟的雌鳅个体较大,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舌状,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圆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雄鳅体形细小,胸鳍狭长,呈镰刀状,末端尖而上翘。繁殖前1个月,将性腺发育良好的成鳅按雌雄分塘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10—15尾/m2,雌、雄比例1:1.2。培育饲料有鱼粉、豆粕、菜饼、米糠,适当添加酵母粉及维生素,水温20℃以上时,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7%。培育期间适当追肥,使水色呈黄绿色,保持水质肥、活,每7天换水1—2次。
3 人工催产与孵化
当水温达到21℃以上时,捕起亲鳅,每尾雌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00-500国际单位,另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ug配制的催产剂0.2ml,雄鳅剂量减半,然后放人培育池,同时放置30-50把用杨树根须、棕榈片扎成的鱼巢,让其自然产卵受精。水温21-25℃时约11—13小时产卵。实行静水孵化,孵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3—4次。约48小时脱膜,刚脱膜的仔鱼全长2mm左右,约4天可自由浮动,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
4 鳅苗、种的培育管理
鱼苗脱膜完毕后,及时将鱼巢清除,每万尾苗每天投喂1个捣碎的熟鸡蛋黄,或者投喂优质鱼粉,2-3天后改喂水蚤、小轮虫、捣碎的丝蚯蚓和蚕蛹、豆浆等。约经20天左右的培育,可直接放人大田进行鳅种饲养。初期可少投或不投喂饲料,以摄食稻田中的天然饵料,中期可适当投喂鱼粉、豆渣、麸皮、麦面等饲料,后期再加喂一些小鱼、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以备越冬。坚持早晚各巡田1次,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二查鳅苗种的摄食、生长和个体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三查病害以及敌害侵袭,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5 鳅种的捕捞
泥鳅具有钻人土中的特性,必须针对其生物习性,采取适当的捕捞方法:一是冲水捕捞法。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鱼网,而后从进水口给予微流水刺激,利用泥鳅有逆水逃逸的特性,待云集至进水口附近,把预先埋设的网具提起捕起鳅种。二是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米糠或其它饵料置于网具或鱼笼内,将鳅种诱人而捕之。三是干池(田)捕捉。抽干田水,将鳅种诱人集鱼沟和鱼溜中,而后进行捕捉。捕捞出的泥鳅种要及时清洗和暂养。
采集:黄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