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水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能弥补饲料中缺乏的某些营养素。合理的施肥
能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是提高鱼塘产量、增加养鱼效益的有效方法,也是发展渔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鱼苗、鱼种培育到成鱼饲养的整个过程中,施肥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1 水产养殖施用肥料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饲料原料的大幅度涨价,尤其是鱼用饲料的价格飞涨,致使养鱼成本急剧上涨,效益逐年降低。研究表明,鱼类对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一般在30%—45%之间,如草鱼鱼苗要求35%,鱼种及成鱼要求25%;鲤鱼30%.;团头鲂35%。在我国,动物性蛋白质资源相对缺乏,并且鱼类对食物的营养要求不仅取决于蛋白质的数量,还取决于它的质量,即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在水产养殖中,虽然饲料提供了鱼类生长的一定的营养素,仍无法完全满足鱼类生长要求。通过施用肥料,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良好的天然饵料,而某些有机肥料可直接作为一些杂食性鱼类的饲料,如鸡粪、猪粪等。因此在水产养殖中推广应用肥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水产品产量是十分必要的。
2 施肥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肥料主要通过影响水质、浮游生物的生长及直接作为鱼类的饵料来影响鱼类的生长。水至清则无鱼,试验表明,施肥后可促使浮游生物繁殖生长,有效降低水体的透明度,促进鱼类生长。
浮游生物是鱼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它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生物量及种群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渔业产量,同时也是评价湖泊营养化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向水体中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无机营养元素,使浮游生物具有旺盛的生活力和保持相当的密度,即增加了鱼类的天然饵料。
据卢敬让等,在海水池塘围隔生态系统中研究了施粪肥(鸡粪)、化肥及这两种混合
肥料对浮游植物种群构成的影响:施粪肥蓝藻占优势,生物量的动态主要取决于蓝藻的变动;施化肥硅藻和甲藻为优势种类,种群组成的动态主要表现为这两种藻类的变动;施混合肥其生物量的优势种类、种群动态方面均表现为这两种肥料协同效应的结果。这也表明不同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将影响水体中的藻类生长。
通过施用适量肥料可以促进藻类生长,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据报道,亩施14kg磷酸铵可以增氧1kg。
3 水产养殖中施肥现状
施用有机肥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养鱼方式,常用的有机肥主要有绿肥、粪肥、混合堆肥等;而近年来,化肥因其成本低、见效快,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主要使用的化肥有氮肥(尿素、氨水、硫酸铵)、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钙肥(生石灰、消石灰等)。
据报道,在水库养鱼中,水体中氮磷的含量随着水深的增加有所增大,一般在水深3.5m以下增加特别明显,而浮游植物主要利用的是3.5m以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施肥应注意氮、磷比例,施肥的时间、频率及用量也应根据季节(水温)、水的颜色变化掌握。因此,一般是在3月份以后,当气温在15℃以上,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施肥,其中每天中午12:00—14:00是施肥的适宜时间,在梅雨天、阴天、闷热天和鱼已开始浮头的时候都不能施肥;在3—5月份及9月份以后,水温较低,鱼类摄食量较小,一般7—10天施肥一次;在6—9月份,5—7天施肥一次。而每次投施的浓度,一般氮控制在1g/m;,磷为0.4g/m3。
实践证明,掌握好施肥技术,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化肥,水生生物可以成倍增长,3—5天浮游生物量可以达到高峰,肥效一般可持续7天左右。定期施用化肥,形成良性循环,浮游生物不断增长,使鱼类长期有了充足的饵料,保证鱼类正常生长。
黄海水产研究所已经研制出水产养殖用商品微量元素肥料,研究确定了铁、锰、锌、铜、钼、钴、镍等微量元素为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培养的必需营养元素,并确定了最佳浓度,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和运输方便等优点。
4 肥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为特定环境下、特定对象专门研制的水产肥料,。将在水体中营造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促使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在复合肥中再添加适量特定的有益生物菌,是较理想的肥料组合。因为化肥富含N、P元素,吸收较快,但存在营养元素单一,使用不当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缺点;有机肥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及多种活性有机小分子物质,养分全面,肥效持久,两者组合,正好取长补短。而添加有益生物,如光合细菌等,可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改良水质,提高鱼产量;抑制蓝藻类的过度繁殖,减少有害藻类,有效增加鱼类适口性藻类的种类数及生物量。
水产专用肥料的研究与应用刚起步,具体的成分配比、养分含量、应用技术及实用效果等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