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来自泰国农场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经验
在泰国,沿海水产产量占到全国水产总量中的较高份额,自从1998年以来由于黑虎虾的大面积养殖,沿海水产养殖产量有了明显的增长。精养池的产量在, 1999年达到3500公斤/公顷,但随之而来的是病害的问题。为了防控疾病减少损失,人们使用了几种化学以及抗生素药品。
2001年,一些对虾进口国家开始检测对虾的抗生素残留。许多批经抗生素残留检测呈阳性的对虾被销毁。于是泰国政府决定通过建立常规检测以及禁止进口某些抗生素来解决药物残留问—同时,对养殖虾做出口前的强制检测。但是目前一些国家要求对虾在各个养殖阶段上药物残留具有可跟踪性,从种苗到成虾出口都要作药物残留检测。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在不远的将来采用化学及抗生素药物进行水产品疾病防治是会被禁止的。
随着国家禁止使用某些抗生素,以及在对出口产品进行强制性检测的同时,也会对进口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水生生物品种进行检测。一些外来物种被引进到新的环境里养殖,这些活动导致了一些疾病在一些新的区域和国家传播。对虾白斑病病毒和桃拉病毒就是引进外来物种活动导致传播的一个主要例证。
对于减少引进外来病原和降低病原在养殖设施中的传播,农场生物安全系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生物安全系统的观念就是为不含病原的苗种提供清洁的环境或不含病原的环境。
在这个系统下,无特殊病原区域或地带按照检测程序可以被鉴别出来,同时检疫区域应该建立起来,尤其是在水产品的进出点上,通过检疫阻止外部病原的引入。
可以鼓励小规模的检疫在养殖场进行。但是,要执行这个措施,政府规章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即被感染的产品必须销毁,感染疾病的农场应该关闭,以减少病原的传播。
一、 目前针对疾病控制所采用的方法
这不仅包括找到合适的化学和抗生素药物治疗动物疾病,还包括对致病因素的管理控制水平的提升。闲此虾农应该明白疾病发生和池塘环境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对养殖品种有着明确的针对性。防病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每一个养殖品种的养殖管理规划,在养殖情况记录本上应该包括池塘准备和管理,疾病控制及化学药品和其他药物治疗等项目。对于疾病的防治,应该强调的是增强养殖动物的健康是通过保持和维护合适的环境来实现的,而不是致力于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治疗。所用苗种在放养前必须针对重要疾病做检疫。
一些常见疾病预防措施如下:
l.化学药品和抗生素治疗
正如上面提到的,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来预防和
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现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因为很多种这样的药品被从可以选用的药物名单中去掉。这些化学药品和抗生素不能解决好导致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并且在养殖产品中留下药物残留。目前只有被批准的一些化学和抗生素药物可以用在疾病防治上。
2.疫苗
疫苗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水产上它是替代抗生
素药物的理想手段。虽然亚洲在疫苗应用上发展很缓慢,在可能的原因中,首先这是因为亚洲的水产品种并没有象人们看到的大马哈鱼行业那样遭受严重的疾病困扰。其次,池塘操作并不很适合鱼类疫苗运用。低的苗种成本使得虾农可以加大放养量来抵消疾病造成的损失。第三,缺少对亚洲水产品种免疫系统的了解。
此外,亚洲存在太多的养殖品种,因此针对每个品种的研究资源的分布就很薄弱。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疫苗在水产中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应用受到限制。但是目前研发疫苗的工作正在进行,主要针对高价值的养殖品种和同批放养的苗种。
3.草药
草药已经被成功应用到牲畜和人类身上,大多数正在进行的草药应用研究都致力于提高养殖虾的健康和间接保护虾被传染疾病和感染病原。目前大多数草药被制成粗提物,防治病原时需要大剂量使用。将来草药研发的领域是鉴别出其有效成分,提取这种成分并浓缩使之达到更好的效果。
4.细菌产品和微生物孢子
在过去的5年中,将水产养殖体系转向更加有机和生物学模式化的观念正受到普遍欢迎。两个主要的微生物产品已经被运用到水产养殖体系中。池塘(水)微生物孢子被用来保持好的水环境,而饲料微生物孢子被用来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
池塘微生物孢子主要是用来降低养殖系统中的有机废物、有毒物质,而不是用来作用于病原。通过提供更好的池塘环境可以降低疾病暴发的风险。另一方面起免疫增强作用的饲料微生物孢子主要作用是直接改善养殖动物的健康。迄今为止,虽然许多免疫增强剂在水产中已经显示出短期内作用,但可重复性差,尤其是在池塘试验时更是如此。
目前,需要更多研究来揭示微生物孢子对水产行业的利润和成本效果。这些产品也需要用一个质量安全标准来规范和控制,这样在将来它们才能更好的取代化学药品和抗生素。
二、导致池塘环境恶化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目前虾农意识到池塘养殖虾的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苗种质量、池塘底泥管理、水质管理、投喂管理及防病管理都影响着虾的健康。预防疾病需要了解以上这些因子之间相互的动态作用。某一个因子的管理不当就会对其他因子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整个池塘养殖体系出现严重问题。
1.对虾养殖中的关键突破性生长期
因为对虾养殖中换水有限及封闭性养殖的趋势已经使得维持优良的水质和底泥变得非常关键。只要对整个养殖水质数据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对虾养殖中有两个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虾农会受到对虾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困扰。第一个高峰期是对虾养殖到30-40天时,而第二个高峰期是在整个养殖周期的80-90天后。在这两个阶段水质波动频繁,氨或亚硝酸盐水平升高导致对虾负荷增加,免疫力降低。因此保持奸这两个关键高峰生长期(CGP)的水质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2.导致池塘在关键生长期有毒物质产生的原因
“应激负荷”是描述动物处于非健康状况下常常使用的一个术语。导致对虾应激负荷增加经常是由于池塘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的。在整个养殖周期的早期阶段,在藻类不稳定或池水清洁的条件下,底层藻类经常发生,大量废物在淤泥中积累。池塘注水20-30天后当浮游植物大量发生,由于缺少阳光底层藻类开始死亡。死亡的藻类和残饵及死亡的浮游植物在池底腐烂积累。
在这一系列变化过程中,如果缺乏溶氧,池塘底泥会迅速恶化。这就导致在放苗大约30-40天后,产生大量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使得水环境毒性化。在养殖周期后面的关键阶段类似情况同样发生。在有限水体交换的池塘里过度发生的浮游植物导致PH升高。为了避免这种不利情况,绝大多数虾农倾向于使用消毒剂和杀藻剂。在缺氧情况下死亡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有机废物在养殖进行到80-90天时引发与上面相似的不利情况。
有氧时在池塘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被氧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变成无毒的硝酸盐。氨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会对养殖虾造成严重的应激压力。
3.避免池塘有毒物质产生的方法
(1)物理方法
因为没有效力的池塘水质和底泥管理会造成水体毒性化从而影响虾的健康,因此在池塘准备阶段一定要格外小心。老池塘底泥中的有机废物一定要清除以降低底泥表面的肥力。为了营造一个好的池塘水环境,有必要提高水的碱度使之超过80ppm,使pH在7.5—8.0范围,溶氧不低于4ppm,以促进浮游植物生长,阻止底层藻类发生,通过氧化过程避免有毒气体积累。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大比例的浮游生物死亡(下沉),这对池塘环境造成严重后果。浮游植物数量不足将减少对有毒气体或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浮游植物腐烂分解将产生额外的有机沉淀物并且消耗溶氧。底部存在有机物富积层的池塘会对虾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跟踪水华变化并迅速采取措施可将不利情况减小到最低。可以使用铁链翻动底泥或其他方法将上层底泥暴露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加速分解去除死去的浮游植物。
(2)生物方法在开始养殖前对池塘水源处理以去除潜在的病原疾病携带体及其他野杂动物,可以去除或降低池塘病原细菌含量。这要求在池塘引进其他细菌以重建细菌
种群。只有这些细菌可以在池塘条件下存活并不断生长才会对养殖有利。因此所选用的细菌要能耐高盐度,能产生降解有机废物的酶,例如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纤维素酶可以降解纤维素等等。如果在养殖前期有机物含量就被降到最低,那么池塘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就可以控制。
在某些情况下,尽管有机物含量低,如果池塘缺氧或硝化细菌数量不足仍然会形成有毒水环境。因此除了专门的细菌群可以加速氮的氧化过程,关键在于如何得到合适的细菌,使它们在合适的条件和时间发挥和加强积极的作用。合适的细菌群可以控制池塘中的有毒物质,使对虾的应激反应降到最低,降低虾染病的风险。
三、总结
保持池塘最佳状态降低虫卜染病风险是不容易的。首先,虾农应该注意在准备池塘时降低有机废物的积累。第二个重要步骤是使浮游植物赶在底层藻类之前人量发生以避免潜在的有毒环境状况形成。这里,微生物产品可以被用来最大限度降低池塘有机废物或在养殖中降低有毒环境的形成。为了使微生物产品发挥效力,有必要提供一个适合的池塘环境给合适的细菌群发挥正面的作用。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