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蒿楝素是从印楝、茴蒿等原料提取的生物制剂。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该剂成分具有超效除虫性能,后经进一步深入研究提炼后,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且无抗药性。
据测试,蒿楝素能防治10个目、400多种害虫,尤其对鳞翅目、鞘翅目有特效,对人畜及其环境友好而无任何公害。
蒿楝素开发在印度、缅甸、澳大利亚及英、美等国家起步较早,如美国于1985年就筛选出印楝素和青蒿素乳油Argosan-o型杀虫剂,至少有120种害虫对此十分敏感,据报道,对有的蠕虫和孢子虫也有高效作用。此后人们先后研制成悬浮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及超低高容量等多剂型。由美国E.DavidMorgon等学者(2001)测定表明,该生物制剂0.3%乳剂杀虫效能较同浓度的阿维菌素乳剂要高6倍以上。国内对蒿楝素的开发较晚,而且多数部门和学者均重视在农作物上的研究应用。但也有少数水产学者重视在鱼类养殖中应用,特别表现在对鱼类体表及体内有些寄生虫和水蛛有特效,并在水产养殖生产上实施,获渔农的好评。
蒿楝素杀虫机理主要由楝素(Toosedaim)、蒿素(Santonin)及大因碱索(Nicotime)三种起协同作用结果。它的作用靶标是扰乱甚至破坏虫体脑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功能,使脑萎缩,分泌失调,生殖器官和前胸腺肿大,并致血淋巴和多种羧酯酶受抑制变质致死;此外还有抑制发育、拒食、胃毒、触杀、呼吸等作用。可依学者
Fick提高剂量扩散效应预测,是一个一级反应模式,其内吸性穿透速率与外界用量呈正比例,以模式方程C=Coe-kt表示,其中C表示在t时间内虫体表的浓度,Co为处理中所用杀虫浓度,K为穿透的速率常数。实用证明,在规定用药量范围,即使孢子虫、小瓜虫及拟指环虫外几丁质胞膜也荡然无存,其用量与致死速率呈线性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规定的生物检定法表明,又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10000mg/kg分别对鳜、鳗鱼种作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和亚急性毒性(Subacatetoxicity)及慢性毒性(Chronictoxi鄄city)测试表明,蒿楝素属于低毒到无毒范畴,另外应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鳗鱼、鳜鱼外化学感受器及味蕾、侧线系统表明,在规定用量范围均未起异常变化。
蒿楝素是从生物中提取经活化制成,现已投放市场并发挥其良好的杀虫效果,是当今公认的无公害水产药物理想品种,加之用药量少,成本低,无“三致”,是目前灭除鱼类虫害方面的一项新进展。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