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大闸蟹如今也有性早熟的“烦恼”。由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魏华教授和吴嘉敏副教授共同主持的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成因及机理研究”日前通过鉴定,该项目在国内外首次揭示了盐度和Ca2+诱发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内分泌学调控机理。
如今,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遍地开花”,大面积养殖也给“横行将军”们带来了“成长的烦恼”。据魏华教授介绍,在正常的情况下,头一年5月放的蟹苗,通常到第二年的10月成熟,可现在有些蟹仅生长四五个月即成熟。这些性早熟的蟹个头普遍不大,卖不出价钱,到第二年有不少已经“寿终正寝”。有数据显示,目前人工养殖中华绒螯蟹中,有些地方的性早熟率已经高达50%-60%。
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养分、盐度、温度、光线等因素均会对中华绒螯蟹的性早熟产生影响。但是,这些因素究竟触动了螃蟹体内的哪根“弦”,让它的生长发育加速?上海水产
大学该项目组通过3年的实验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实验人员分别在8组蟹塘里加入不同比例的盐和钙,经过一段时间后,取蟹的血淋巴进行化验分析,发现水体中的盐度和Ca2+会影响中华绒螯蟹体内的雌二酮和Ca2+水平。雌二酮是一种性激素,Ca2+对性腺成熟有促进作用。在盐度最高的那个组里,有的蟹下塘70天就开始出现性早熟。
这一研究成果使人们对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内分泌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养殖者可以“对症下药”。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