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沙蚕属潮间带生物,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沙蚕生长快,营养丰富,是目前公认的鱼、虾、蟹等最佳饵料,也是当今世界新兴产业——游钓业的最佳鱼饵。每年世界各国从我国进口大量的沙蚕,价格节节上扬,货源供不应求。沙蚕具有自然繁衍的特性,养殖该品种投入成本少,管理简单方便,目前,利用中、高潮区滩涂,采用低坝蓄水方式养殖沙蚕已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沙蚕对农药的极度敏感性,养殖沙蚕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一、养殖场址
沙蚕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潮流畅通、潮间带位于高潮区的滩涂,要求所处位置每半月能进潮水1天~2天以上、底质富含有机质的泥沙底,盐度变化幅度要小,盐度过低的港湾、河口处一般不宜开发养殖。沙蚕养殖多采取蓄水养殖,间或露滩的养殖方式,蓄水养殖方式是目前行之有效的高产、高效的养殖方式。由于塘内蓄水,则有利于有益藻类的繁殖,增加沙蚕的摄食时间,沙蚕生长快。且塘内水温较稳定,可防止炎热造成沙蚕的死亡。沙蚕养殖塘由堤坝、环沟、水口及塘面等构成,面积5亩左右为宜,形状大多为正方形,亦可随地形而异,堤坝高0.4米~0.6米,堤基宽1.5米~2米,堤顶宽0.8米,堤坝应坚固,堤顶以弧形为好,环沟是堤内环绕塘面四周的水沟,沟的宽度0.6米~1.0米,深0.5米,根据养殖面积大小确定沟渠布置与面积。水口是潮水进、出的路径,并起控制塘内水位的作用。沙蚕养殖塘筑好后,应用小钉耙耙松滩面,再用耙板把滩面趟平,塘内滩面形状呈弧形,向四周环沟倾斜。
二、养殖品种及增养殖方法
沙蚕种类很多,目前经济价值高、适宜养殖且易被群众接受的品种是双齿围沙蚕,俗称青虫。该品种沙蚕一年中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繁殖季节,集中在5月份和9、10月份的大潮汛期。养殖沙蚕关键在于塘内沙蚕苗数量的多寡。苗的来源有二个途径:一是自然繁殖附苗。养殖塘所处的养殖海区有一定种群数量的沙蚕,塘内本身就有一定数量沙蚕或通过移植沙蚕可达到一定数量的,可以考虑通过自然繁殖附苗。在沙蚕繁殖季节前要培养水质,增加滩涂面的油泥(即硅藻类),为沙蚕的浮游幼体和苗的附着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沙蚕苗附着数量的多少与天气、潮位的高低及周边海区环境,特别是滩涂施农药数量情况等多种理化因子有关,自然繁殖沙蚕苗种往往受制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二是放养人工苗:对于养殖塘内无苗以及自然繁殖附苗不足的塘,可以通过放养人工苗得以解决。
堤坝蓄水养殖沙蚕属于开放式养殖,养殖过程中往往由于环境的变化造成沙蚕迁移,另择其他滩涂栖居,尤其是潮高、浪大、淤泥沉积多时,情况比较明显。这种情况要快速排水,促使淤泥流入水沟,防止沙蚕迁居。另外,可在养殖滩面上移栽适量大米草或互花米草。栽种数量可按1平方米~2平方米移栽一株或成行栽种,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目的是为沙蚕栖居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养殖管理及收捕
在蓄水养殖期间,应经常下海巡回检查堤坝安全情况,特别是大风浪时要注意堤坝有无 塌方、漏洞、漏水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做好修补工作,特别是高温和小潮水期间要确保堤坝 安全。沙蚕养殖期间要求间或露滩,保养滩涂面,促进沙蚕生长。露滩期间要下滩检查沙蚕 生长状况,整理滩面,疏通排水沟,及时清除蟹类、螺类、鱼类等敌害生物,特别是蟹类, 它不仅与沙蚕争食,而且其打洞习性会造成堤坝漏水,要随时捕杀。夏季炎热时要保持蓄水 水位,避免太阳暴晒导致滩面开裂、滩质过硬。平时管理时要经常观察水色、水质,尤其是 沙蚕幼体生长发育阶段,发现硅藻少时应施肥,培育基础饵料。一般来说,沙蚕经过一年左 右的养殖即可达到商品规格,根据市场行情可适时起捕。起捕不受季节影响,除繁殖季节沙 蚕不宜上市外,一年四季均可起捕。捕捞时可捕大留小。捕捞方法有二:一是徒手捕捞,这 种方法对沙蚕无损伤;二是用铁锹、尖头铲、齿耙等工具捕捞,这种方法容易弄断沙蚕。
为确保沙蚕成活率,采捕上来的沙蚕要防日晒、雨淋。不能用淡水浸泡,否则影响其成 活率。用木桶装沙蚕,每桶不能太多,不能时间过长,特别是夏季收捕的时候。
收捕上来的沙蚕,经过除杂—淘洗—再除杂—分级—称量装箱—包装等一系列技术处理 后,才能运输或出口。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