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养殖池塘污染的原因:
①池塘底部淤泥的积累。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养殖池塘多年没有清淤,池底淤泥厚度一般0.5m以上,少数达1m以上。
②滥施药物造成的药物污染。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户用药知识匮乏等因素,导致许多养殖户使用价廉、残留严重的农药、渔药及化工原料,造成养殖水体严重污染。
③残饵过多造成的饲料污染。投饲过多,投饲方法不当或饲料质量较差造成残饵过多引起饲料污染。
养殖池塘污染的修复技术:
①彻底清淤消毒。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从法律或经营承包合同上明确规定水产养殖单位(户)必须3~5年清淤一次,彻底改变对池塘养殖掠夺式经营,走健康、无公害、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转换养殖模式,推广生态养殖。减少苗种放养密度,降低产量,提高水产品品质;实行凭处方购药、用药,推广使用无拮抗、无毒性、无残留的渔药,减少因药残造成养殖池塘的污染。
③改变投饲方式。采用自动喷料机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④营造人工湿地,进行生物修复。将部分养殖池塘放弃养殖功能,改造成人工湿地,池底种植芦苇、蒲草、菰等挺水植物,水面放养菱、睡莲、浮萍等浮叶植物;采用养殖污水→沉淀池→人工湿地→养殖池塘的工艺流程,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环境,对养殖污水进行生态处理。
⑤利用微生物修复。对水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中正常的有益微生物菌种或菌株进行鉴别、筛选、选种、培养、干燥等手段制成活菌制剂用于水产养殖生产。
其用法有2种:
A、拌饵投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以改善养殖对象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其消化率和机体免疫力。
B、直接向水体投放光合细菌、芽孢菌、硝化细菌等,将水体底泥中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等分解吸收,改善水质和底质。
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