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其他 > 病害防治 > 正文

当前养殖刺参暴发病的病因探讨和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06/5/7 16:19: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是我国传统的海珍品。近年来,山东省和辽宁省大力发展刺参养殖业,使其一跃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水产养殖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海参养殖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增加渔民收入主业。2004年仅山东省鲜参产量就高达5.7万t,存养量达13亿头,分别比2003年增加89.7%、85.6%,产值达70亿元以上,占山东省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3。
 
    然而,由于养殖的高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使得养殖刺参的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出现了多种疾病和大规模死亡现象,给广大养殖业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制约着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自2002年以来,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国内首次对当前养殖刺参的暴发性疾病进行了立项研究,开展了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建立起刺参疾病档案,基本查明了刺参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疾病和病因,并研发了海参专用药品,初步形成了一套海参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治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空白。作者现根据3年多来的海参疾病研究,结合国内现有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养殖刺参暴发病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当前养殖刺参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1.养殖工艺不完善,生态环境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
 
    在现有养殖工艺条件下,往往缺乏完善的卫生管理系统。如放养参苗前对养殖池塘的消毒处理不彻底,这为病原菌的滋生和疾病暴发“创造了条件”。部分地区在近海岸区进行大面积的围堰养殖,使潮流受阻,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局部地区养参池塘建造过密,形成连片养殖的格局,这样就难以有效控制养殖用水的排放,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疾病的大面积传播。此外,许多刺参养殖池塘累年养殖又不及时清淤,使池底和附着基上沉积大量的有机物(包括刺参粪便、残饵等),导致池塘底质老化,给细菌、霉菌、寄生虫等提供了温床。利用虾池改造的池塘,因养殖密度太高,池底没有足够的硬质附着基,底质以烂泥为主,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高而容易引起病害发生。
 
    另外,从3年的发病规律来看,每年海参发病的危险期多集中在2~4月份。这期间易形成水温分层,即中上层水温较高,溶氧充足;底层水温较低,溶氧低(多在3mg/L以下)。水温高,水密度相对较小,导致上、下层水不能交换,海参栖息的水层成了“死水”,海参的抗逆和抗病能力大大降低。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大量发病刺参进行了病原检查、分析、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刺参的越冬保苗期和养成期以“腐皮综合症”危害最为严重。当前所暴发的海参疾病,以细菌性疾病为主,病原体兼有霉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从冬季患“腐皮综合症”的海参病灶处分离到的两株致病菌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和弧菌属(通过人工回接感染试验已证实两株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是低温菌种,因此,它们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也可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海参发病死亡。
 
    2.养殖设施相对落后,缺乏科学养殖和管理观念,盲目用药
 
    很多海参养殖场没有配备日常检测设备如盐度计(或比重计)、溶氧仪、显微镜等,有的甚至连温度计都没有,只依靠个人经验凭感觉进行养殖,难以准确了解养殖环境的变化和海参的健康状况,因而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
 
    近几年,刺参的价格居高不下,由于养殖利润很高,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发展刺参养殖。但一部分养殖者的科学养殖和管理观念淡薄,在不了解健康养殖工艺和病害防治技术的情况下,一哄而上,盲目开业。而且往往养殖规模大,放养密度高,一旦海参发病又盲目用药,一种抗生素不见效,又换另外一种药物,不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加重病情,还破坏了整个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
 
    3.缺乏宏观调控,规模发展过快,养殖品种过于单一
 
    在潮间带大面积开挖养殖池,占据了其它水生动物栖息和繁殖的天然场所,以致许多海洋生物的自然繁殖行为受到妨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些地区的海域和滩涂,单一养殖海参,不注重品种的多元化,而且往往是连片养殖,一旦流行性疾病暴发,极易导致大面积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4.种参资源日益匮乏,苗种质量下降,同时缺乏有效的苗种健康检测手段
 
    由于缺乏有效的种参保护计划,滥捕行为屡禁不止,而且对不少养殖用亲参没有进行系统的品种选育和改良,经过数代养殖,种质退化问题日趋突出,苗种的抗逆性明显下降。另外,已发现不少海区的野生种参出现了“腐皮综合症”症状,使得种参质量难以保障。购苗者大多没有健康苗种检测的措施或经验,无法选择健壮的苗种,使疾病传染的危险性增大。
 
   5.鼠尾藻资源匮乏,饲料质量低劣
 
    鼠尾藻营养丰富,藻胶含量低,是海参的优质饵料。但是,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急剧扩大,自然生长的鼠尾藻被大量采集,目前不少养殖区域鼠尾藻资源已近枯竭。与此同时,市场上也缺少刺参的全价配合饲料,养殖户所用的饲料质量低劣。
 
    一些海参饲料加工厂用海带根、裙带菜等“下脚料”作为主要原料,经过简单打浆后,混合大量海泥制成的配合饲料常携带着各种微生物和敌害生物,这与海参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作过调查,不少养殖场是因为投喂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饲料而导致海参大批死亡的。
 
    二、疾病防治对策
 
    1.完善更新现有养殖工艺,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探索新的养殖模式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刺参健康养殖的技术工艺,对围堰养殖方式加强区域规划及宏观控制,并充分考虑海域的生物容纳量和自净能力。养殖池塘的设计要合理,以利于水体交换;面积也不宜太大,以便于管理及彻底清底。另外,如果参池底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或参池的养殖时间已超过3年,最好采用吸浆泵或吸泥船,同时利用高压水枪冲刷,将池底和附着基上的污泥、粪便及杂藻全部清理干净。然后纳水浸泡15 d后,再将池水放掉,纳入新鲜海水,培育硅藻,为刺参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参苗的投放密度不宜过大,最好投放大规格的苗种,如1 000头/kg的苗种,每千平方米投放量不应超过7500头。
 
    越冬前提高水位,防止海参冻伤,根据水质条件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增氧剂或微生态制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冬季水面结冰后,及时清除积雪,并在冰面打冰眼,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要根据本地区往年发病的规律,采取“冬病秋治”的方法,在海参冬眠前,有针对性地投喂海参专用药品(参安二号),使海参体内积累一定的抗菌素,从而增加抗病能力。此外,积极探索适合海参快速生长的刺参网箱养殖、海上立体养殖等新的养殖模式。
 
    2.更新完善养殖配套设施,加强技术培训,引导养殖者进行科学健康养殖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科研单位尽快组织制定《海参工厂化育苗技术操作规范》和《海参土池无公害健康养成技术操作规范》,在海参主要养殖地区建立若干示范推广养殖场,为其配置必要的水质检测仪器,及时掌握该地区水质的总体变化情况,及早消除发病因子,加大养殖设施的研究投入,建造便于清池和搬动的简易附着基。
 
    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媒体的宣传报道,专家的科技下乡活动和举办培训班等多项举措,及时推广病害防治新技术,指导养殖业者合理用药、健康用药,逐步提高从事海参养殖产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推动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养殖品种多元化
 
    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适度发展刺参养殖,防止盲目开发。养殖户要根据养殖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结合养殖载体的环境条件,控制养殖总量,并合理搭配养殖品种。注意养殖品种的多样性,避免“一刀切”,根据具体环境特点投放相应的苗种,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养殖。
 
    4.保护自然资源,选择健康苗种
 
    对种参要采取限额捕捞、适时捕捞、分区轮捕,并规定采捕量、捕捞规格等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在适合于增殖海参的海域进行增殖放流,并设立保护区,保护自然优良种质。建立海参种质标准,并开展系统的品种选育和改良研究,保护我国的海参种质资源。
 
    苗种放养前实施健康检查,保证不携带病原入池。肉眼检查时,选择体表无损伤,身体自然伸展,管足附着力强,摄食活泼,粪便较干呈条状的参苗。如有条件应结合显微观察等方法,进一步确认其健康情况。
 
   5.研发全价配合饲料,提高投饲水平
 
    要开展对海参消化系统发育及营养学的研究,了解海参不同发育时期的营养需求,开发海参专用全价配合饲料,并提高饲料加工工艺,研制出营养高,成本低,稳定性、诱食性、吸收性好,饵料系数低的环保型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和清洁,特别是要严禁直接投喂海泥。研究投饲技术,提高投饲水平
 
    三、结语
 
    海参疾病的暴发是病原体、环境和海参个体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海参疾病的防治要从病原的及时检测;高效、低毒药物的筛选,水质及底质的改善和调控;抗病力强的优良苗种的选择三方面一起入手,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海参养殖作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只要能够正视海参疾病造成的危害,并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入研究刺参在育苗和养殖期间的主要疾病、病原及流行病学规律,查明当前养殖刺参大批死亡的原因,建立灵敏、快速的病原检测技术,宿主健康生理检验技术和关键性生态环境因子监测技术;研究病害的生态控制和综合防治技术,形成系统的防治技术体系,就一定能保障我国海参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编辑:王宇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3633 关键字:刺参,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病害防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