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几年来,我国特有的中华鳖种苗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境外鳖种苗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不仅给国内甲鱼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给中华鳖种质资源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如何推进原良种生产体系建设,确保中华鳖优良性状的稳定性和资源的安全性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场家面前。为了培育种质纯正的中华鳖,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面将几年来的亲鳖培育技术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1不同亲系培育为了防止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出现近亲交配现象。从购稚鳖时就有所考虑。1992年8月—9月,分别从故城、平山、蠡县等4个养殖场购进稚鳖4000只,分4组饲养。1992年8月—1993年6月在室内加温饲养。1993年6月—1994年3月在室外露天池饲养。1994年4月将4组不同亲系的后备亲鳖雌雄分养于塑料大棚保温池中,到1995年5月经过三次筛选的亲鳖体重达到0.75公斤以上。共选出优质亲本近800只,占所养饲养的20%左右。
1.2建立亲鳖交配档案到产卵季节将不同亲系的雌雄亲体放入一个池内,交配产卵,并将其后代分开饲养。筛选出体质强壮、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鳖种做为后备亲本饲养。经过严格控制,有效地避免了近亲交配。在亲鳖繁育过程中很少发现畸形鳖卵。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稚鳖生长速度大大高于外购鳖种。
2.1选用优质饲料饲料是鳖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选用优质饲料是养殖的关键,建场初期使用的饲料是我们自己配制的。其主要成分见表1:
粗蛋白含量45%左右。1995年试用外购饲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4年8月19日入池稚鳖4000只,平均放养密度19.5只/平方米,入池平均体重4.5克,采取全人工控温养殖,到1995年8月初出池,其中经过三次分池,调整放养密度。整个养殖过程采用我场自制饲料。共出池鳖2500只,总重1075.2公斤,均重420克,成活率64%,总消耗饲料3763.2公斤,饲料系数3.5,饲料成本20.3元/公斤。
1996年8月20日入池稚鳖1万只,平均体重5.0克,放养密度20只/平方米,采用全人工加温养殖,整个养殖过程也经过三次分塘拉疏,饲养期间全部使用外购饲料,97年9月上旬出塘,共出塘8250只,总重6100公斤,均重739.4克,最大个体1100克,750克以上个体占68%,600克以下不足20%,成活率82.5%,消耗饲料11163公斤,饲料系数1.83,饲料成本20.6元/公斤(养殖效果见表2)。
1993年4月将体重达到500克以上的后备亲鳖2100只放亲鳖池中,雌雄比例4:1,放养密度1只/平方米,94年6—8月开始产卵,共计产卵1.2万粒,平均每只鳖产卵1—2窝,产卵量为5.7只/窝,平均卵重不足4克,鳖卵孵化率91%,产后和翌年开春后共死亡亲鳖400只,亲鳖产后成活率为80%。整个过程均投入喂我场自行配制的饲料。
96年4月我们选择了体重500克左右的后备亲鳖1500只,使用外购饲料饲养。其放养密度、雌雄比例与上组相近。97年6—8月产卵,共产卵53000粒,平均每只鳖产卵35.3粒,平均卵重5.2克,鳖卵孵化率达到94.5%。
病害防治是养殖成功的保障。随着养鳖业的发展尤其是人工加温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情况下,病害更加严重,常常给养鳖场造成重大损失。我们从一建场就狠抓了防治工作。(1)消毒鳖池。在鳖入池前,将鳖池冲洗干净,并用生石灰浆消毒水体及池底。注水后再使用2ppm漂白粉消毒池水。(2)鳖体消毒。稚鳖入池前用2—5%食盐水和5ppm孔雀石绿浸洗10—15分钟;50克以上鳖入池前采用10—20ppm高锰酸钾或5%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3)饲养过程中定期消毒。鳖入池后每10—15天交替泼洒漂白粉和生石灰,以达到消毒和调节水质的双重作用。(4)定期投喂药物饲料。在鳖病高发期每半月投喂一次药物饲料,每次2—3天。在非高发期每月投喂一次,每次3天。(5)及时消除残料,以减少水质污染。采取以上措施后,鳖病发生率控制在20%左右。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