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05年江苏省常州武进围网养殖面积减少了1.7万亩,此外,3500亩河沟养殖和5200亩低产鱼池退出历史舞台;而年终渔业盘点,渔业效益却增长了5000万元。
记者来到滆湖,湖畔是大片黄了的芦苇丛,一只只鸟儿悠闲地在水面上整理羽毛,生机盎然。湖边的嘉泽捕捞村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开展无公害养殖的草鱼、青虾,已经成为市场“宠儿”,销路价格都很看好。
而渔民的捕捞收入也成倍增加,捕捞村渔民潘洪根告诉记者,在开捕季节,几天时间他就捕获鳗鱼10尾、大花鲢3尾,最大的45斤,最小的28斤。老潘把丰收归功于湖区生态恢复,由于水质变好,鱼业资源开始丰富。
164平方公里的滆湖是武进主要渔业产区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围网、捕鱼过滥、周边经济活动频繁等因素,导致湖区富营养化和沼泽化趋势明显,渔业污染事故频发,曾经一年中渔民就损失了400多万元。
为避免竭泽而渔的局面,2005年我区投入4600万元,一方面对不适宜养殖的湖面和河道口进行拆围,另一方面沿湖种植荷花、莲藕等净化水质的植物,构筑岸线“生物坝”。
如今,嘉泽捕捞村组织渔民成立了嘉旺渔业合作社,并申报了5000亩的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探索“小群体、大个体、生态型”养殖模式,养殖效益可观。去年起,我区把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提高渔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行实施了水域养殖证制度,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如生态互补立体养殖方式等,改造传统池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善水产疫病防控体系,建立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和疫情报告制度,举办安全用药技术和方法培训班。
据统计,到去年底,全区渔业养殖产值达8.15亿元,比上年增长5%,水产品加工值达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1%,渔业效益增长5000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达66元。
省水产研究所专家认为,武进正在改变传统渔业增长模式,从过去单纯增面积求产量,到如今走上了“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渔业发展新路。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