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宁夏“十一五”渔业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其中“以渔养水、以渔改碱”节水型生态渔业面积达到60%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8万吨以上,水产品外销率稳定在70%以上,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实现宽裕型小康,渔业生产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十一五”渔业发展基本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优化渔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渔业科技进步,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切实提高渔业质量和效益。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型渔业和健康水产养殖,打造品牌优势,提升产业档次,努力把宁夏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渔业和绿色渔业基地,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十一五”期间宁夏渔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保护和合理开发渔业资源。重点建设湖泊湿地“以渔养水”节水型生态渔业示范基地、低洼盐碱荒地“以渔改碱”生态渔业示范基地、池塘集约化养殖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和“四水产业”(水上旅游、水中养殖、水生植物种植、水禽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二是加强渔业基础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水产苗种繁育体系、渔业标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实施渔业良种工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程、渔政执法体系建设工程等。三是加快渔业科技创新。重点是研究、引进、示范和推广:以提高苗种自繁能力为核心的渔业种子工程技术、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为核心的健康养殖技术、以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为核心的池塘精确养殖技术、以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生态渔业技术,为建设现代渔业提供科技支撑。四是提高渔业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区划布局,继续发展外向型渔业,打造和培育“宁夏鱼”品牌、沙湖“大头鱼”品牌和绿色草鱼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品牌鱼产业。
为实现“十一五”宁夏渔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增长方式是渔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是当前以及整个“十一五”期间宁夏渔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宁夏渔业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水产养殖业已不仅仅是解决“有鱼吃、吃好鱼”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吃无公害鱼、绿色鱼、有机鱼”的问题,解决渔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渔业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的功能。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必须在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使渔业产业真正走上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集约化经营的轨道。要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就是要依托宁夏现有渔业资源,加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科学合理地控制养殖容量,减少水域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向现在的集约型转变,由过去的数量型增长向现在的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十一五”期间,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决定组织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九大行动”,其中“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水产养殖方式转变行动”由渔业部门牵头组织。为了作好贯彻落实工作,宁夏制定了
“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和“水产养殖业方式转变行动”。通过行动的实施,加快渔业增长方式和养殖方式的转变,重点在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水产良种的推广和普及、饲料的开发与推广、暴发性鱼病防治、新的养殖模式的应用等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 二、加强渔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布局。
一是科学规划,突出区域布局,充分发挥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按照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原则,突出引黄灌区在宁夏生态水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技术推进,重点建设三大生态水产示范基地:
——湖泊水面“四水产业”示范基地。以沙湖、阅海湖、长山湖等为重点,发挥农垦系统企业化管理、集中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和优势,辐射星海湖、鸣翠湖、青铜峡天鹅湖等湖泊水面资源,积极拓展湖泊水面的生态型生产功能,做大“沙湖”水产品牌,走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上旅游“四水”产业一体化之路。
——低洼盐碱荒地“以渔改碱”生态渔业示范基地。以石嘴山市、银川市为重点,开发低洼盐碱荒地,以渔改碱,实施农渔综合经营,有效改良土壤盐渍化,形成种养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生产系统,发展无公害养殖,为宁夏沿黄流域低洼盐碱荒地改良利用提供示范样板。
——池塘集约化养殖生态渔业示范基地。以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为重点,大力开展商品鱼基地内涵式挖潜改造,推广无公害和绿色水产品养殖技术,建立无公害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为建设引黄灌区生态渔业示范区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以生态增殖养殖为主,推进宁夏水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宁夏湖泊水面等大水面资源尤其是宜渔国土资源相对丰富,开发潜力很大。这些大水面既是生物栖息、生长、发育的良好场所,也是开展水产增殖养殖的理想水域。宁夏渔业的发展,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水域环境的监测和改善为条件,对大水面增殖养殖、池塘养殖等现有科技成果进行组装,充分利用土地与水域中生物体间的互补作用,人工增殖放流,优化渔业资源及养殖模式,积极推进渔业从传统的捕捞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增殖养殖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建立渔业增殖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提高渔业的综合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开拓思路,立足渔业,跳出渔业谋发展,扩大产业发展内涵。今后,宁夏渔业的发展在打破传统的单纯发展生产格局,立足渔业的同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第一是积极发展涉渔第三产业。如渔业生产、旅游业相结合发展餐饮业的模式。其次是发展以大水面为主的旅游业。宁夏湖泊水面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十分适宜休闲娱乐。第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游钓观光渔业和观赏渔业。开展垂钓业,以名特优特色和四季垂钓吸引游客,增加效益。
三、着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随着宁夏渔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今后一个时期,科技进步对推动渔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应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十一五”期间,宁夏将围绕渔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增加渔民收入,加快实现渔业现代化,整合各方面力量,切实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全面提升渔业科技水平。重点要组织好渔、科、教、推等各方力量,针对渔业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制约“瓶颈”,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推进研究、示范、推广、培训一体化,加快成果的转化,使项目来源于产业,成果应用于产业,加速成果产业化。围绕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技术,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在良种引进、繁育技术,渔业病害防治、监测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高新渔用饲料技术等方面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对科研、推广等部门的投入,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作用,进一步提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切实提高渔业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渔业服务水平。
近年来,宁夏的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在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渔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渔业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建设和完善了水产苗种繁育体系、病防体系、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执法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渔业公益职能,强化了渔业服务手段,为各级渔业部门开展从渔农民服务奠定了设施基础,也为宁夏渔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要用足用好这些设施设备,发挥它们的使用功能,提高渔业社会化服水平。在“十一五”期间,重点以自治区渔业病害防治、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龙头,全面启动宁夏渔业病害、水域环境、水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抓好重点渔业县(区)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中心站建设,逐步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体系。抓好水产良种示范基地建设和名优商品鱼示范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引导扶持渔业龙头企业、各类渔业中介经济合作组织参与渔业社会化服务,提高为广大从渔农民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五、完善渔业管理制度,确保渔业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宁夏将继续推进渔业水域养殖证管理制度。加快区、市、县三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大养殖证核发工作力度。推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规范苗种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提高宁夏水产苗种的生产水平。完善水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兽药管理条例》,逐步建立健全以“五项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生产日志、环境监测、科学用药、产品标签和原料监控等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研究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建立生产有记录、产品流向可追踪、出现问题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完善渔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度。继续开展黄河休渔期制度和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工作,清理“三无”船舶,打击电、毒、炸和非法捕捞等渔业违法行为,保护黄河渔业资源,促进宁夏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