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众所周知,台湾鳖的养殖难度远高于中华鳖,从养殖风险与养殖成本上考虑,一般都不提倡养台湾鳖。据有关技术人员介绍,一般情况下,台湾鳖养殖成活率要比中华鳖低20%—30%;生产速度则略快于中华鳖。下面介绍一位福建养鳖人养殖台湾鳖的经历,我们不妨瞧瞧,他一反常规养台湾鳖,到底有没有什么新意思。
一、养殖情况
l、投苗情况:1997年9月投第一批苗,鳖苗的体重在2—4克之间,均重3克,数量为3万。1997年11月又投苗2万,均重3·2克,鳖苗均健康活泼无疾病,每平方米投苗30只。
2、养殖情况:自投苗之日起,采用甲鱼全价配合饲料,在饲料中添加了2%的植物油。养殖情况一直良好,极少生病,在近300天的养殖过程中,总共用去5000元的药费,远远低于上个年度同期3·8万元的药费,养殖期间全池撒药只有两次。在这段时间内,累计投喂饲料12·8吨。
3、出池情况:到1998年7月进行分池,第一批养殖时间为285天,第二批养殖时间为253天,出池时,甲鱼总数为43000只,总重量为11 ·1吨,均重258克,成活率为86%,饵料系数为1·15,每平方米产量为6·26公斤。由于分池时间短,池中的鳖只抓了一次,估计池中尚存鳖1000只以上,故成活率可能还要高2个百分点,饵料系数可能在1·12左右。
4、成本核算:在此养殖期间内,总计用去53·5万元,其中,鳖苗10万元,饲料成本16·4万元,资10万元,煤炭8万元,电费3·5万元,药费0·5万元,其它费用4万元。再经过2—3个月的养殖即可上市,在此期间内估计尚须投入20万元左右,到出池时,每斤甲鱼的养殖成本预计有25元左右。
二、经验体会
1、实施甲鱼登陆摄食:甲鱼登陆摄食,饲料系数明显降低,而采取水下投喂方式一般鳖病较多。这是因为饲料中水溶性营养成分大量散失,导致水质恶化,饵料系数偏高(很难低于1·8);
其次,当投喂内服药时,会因散失在水中的药量无法估计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实施生态养殖模式:在福建省,现在每只甲鱼用药的成本已达2元左右,乱用药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病没病七天用一次药已成为惯例,笔者一改往日做法,无病不用药,只对个别发病的池子实施早期用药,极少所有的池子全部用药。
4、早期多换水:一般情况下,稚鳖期的水质比较好,大多数场家因此换水量很少。等到水质较坏时才增加换水量,笔者认为前期苗种培育时要坚持每天换水5厘米左右(水深),这样池水变黑的时间最少推迟一个月。
5、把握好用药量:甲鱼生病总是难免的,除了对症下药外,最关键的就是掌握用药量,不同的养殖阶段,不同的水质情况应采用不同的用药量。一般而言,稚鳖期的用药量应比成鳖的用药量低20%—30%左右,幼鳖期的用药量应比成鳖期的低10%—15%;比较难把握的就是不同水质情况下的用药量,笔者曾做过试验,在实验室的条件下,0·2ppm的漂白粉,0·3ppm的孔雀绿,5ppm的土霉素就可杀灭一种嗜水单胞菌,而在养殖池中的用量则分别为3ppm、1·2ppm、40ppm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大体上也可解释:为什么照着书本上的用药量很难达到治病的效果。蒸馏水和养殖池中的水相差太多了,不同的养殖池水质相差也较多,很多药的药效跟pH值、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有很大关系,因此,下药前最好对水质中影响药效的指标作一检测,以调整用药量。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