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网箱养殖的因素
水质变化 网箱养殖中,影响水体水质的因素主要是残饵、养殖对象的排泄物以及化学药品等。残剩的饵料散落到水体中,增加了养殖水体的营养盐以及有机物的含量,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排入水体造成网箱内氮、磷含量增多;消毒治疗等化学药品残留在水体中,轻则造成水质恶化,发生浮头,重则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
水温变化 当养殖水体水温环境发生突然变化时,除了引起养殖对象减少进食,抵抗力变弱,容易感染疾病,还会造成水体底层水温高于表层水温,造成上下水体“垂直对流”,从而将底层低氧水及鱼类残饵、腐殖质等堆积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如H2S)带到养殖水域表层,水体的BOD和COD值升高,造成网箱鱼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
自然因素 灾害天气主要指暴风、暴雨。暴雨常伴随着大风出现,网箱区的风力比陆地要强,在暴雨多发期前,必须加固网箱,加高网箱露出水面的网衣,必要时将开口式网箱加盖网封顶,以免网箱受损。无论大风还是暴雨过后,要立即检查网箱,观察有无破损的地方,鱼群有无死亡,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修复和抢救。
措施与对策
一要合理设置网箱和放养密度。设置网箱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底质、水位、水流以及浮游生物丰富程度等。网箱设置一般选择底质为沙质、有一定微流水、水位适中(5m~8m为宜)的地方。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污染物的释放,加快内外水体的交换,避免了水位太浅,箱内残饵和排谢物不易排除箱外的情况,也避免了水位太深,形成跃温层,上下水体对流破坏水质的情况发生。投饵网箱养殖应控制在湖水水面的3%以内,超过此限,鱼类的排泄物将成为湖水富营养化的控制因素,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
放养密度可根据放养鱼种类、养殖环境等合理确定,一般密度是保持在20kg/m3~30kg/m3,产量控制在150kg左右。
二要合理投饵和科学用药。网箱投饵量应根据养殖季节、水温、水质、天气变化及鱼的摄食量灵活掌握。一般投饵应为网箱鱼总重量3%~7%,以鱼2~3小时吃完为宜。尽可能投喂高质量的饵料,降低饵料系数,这样可以减少箱内残饵,减轻水体污染。
三要加强技术管理和日常维护。在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方面应始终坚持“三勤三防”的原则,即勤巡查、勤记录、勤清理,防洪、防逃、防病。经常巡视观察鱼类的摄食与活动情况,网箱有无破损,并及时清理网箱内的残饵和死鱼。把平时的投饵、摄食、生长、死鱼及病害防治用药情况作好记录。保持网箱内清洁,随时清除网衣上的杂草污物,保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的通畅,一般一周清理一次内外网衣。在洪水期之前应加固网箱,加高网箱露出水面的网衣,加封网盖,做好防洪准备。应随时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及时维修网箱,做好防逃工作。在病害防治方面应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应保持每月2次用生石灰四周挂袋对水体进行消毒或者每月2次~3次用消毒剂,四周泼洒消毒。
四要优化养殖结构和发展生态修复。在网箱养殖水体中应适当搭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白鲢)和一些肉食性鱼类(如翘嘴红鱼白),这样可以减小残饵和排泄物等对水体的污染,减少一些野杂鱼对饵料的抢食和对水体空间占用。
根据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盐释放氧气的特点,可以在网箱养殖水体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既可以改善养殖环境,又可增加养殖水体的溶氧。
五要及时转移网箱与上市。网箱内养殖水体水质不好、有一定污染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转移网箱的位置,将其移到条件较好的水域,以改善养殖环境。网箱内养殖对象已达到商品鱼规格,应及时捕捞上市,以减轻高密度养殖对空间的占用和对水体的污染程度,降低鱼体患病几率和缺氧风险,提高养殖安全系数。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技术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