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我们从珍珠的自然形态方面着手作了探索与创新,使珍珠形状由圆形到块状、到线段。经三年多时间的努力,生产出了产品珠。通过市场试销,结果令人满意。象形珠不仅生产周期比常规珠缩短两年,且每千克统珠市场价达到 1400~2000元,是常规圆珠价的3~4倍,净利润可观。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培育 手术蚌培育要求为着泥底养,且不能使用化肥肥水管理(我们是利用猪场沼气池液肥肥水的)。手术蚌需经1—2年时间的精心培育管理,才可作为手术蚌选用。
2.手术蚌选择 手术蚌要求蚌体长 10厘米以上,蚌壳边缘柔软,闭壳、缩足反应灵敏,喷水有力,肥满厚实,手感沉重。
3.促进培育 接种植片手术前,由底养转为挂养,进行强化培育,促进外套膜月巴厚。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优选整理的过程,把符合手术条件的蚌进行分批挂养,我们采用长带状(1000—3000)厘米X15厘米网夹装蚌挂养。养殖水域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挂养深度宜控制在离水面20~30厘米处,该水层浮游生物含量丰富,有利于手术蚌的快速育肥。
4.挂养时间 挂养10~15天即可进行手术。若挂养时间过长,则会造成蚌体过肥、斧足等内脏过大,外套膜发脆,切的小片易卷折而增加手术难度,降低接种品质。
5.手术季节选择 根据我们育珠实践,接种手术季节最佳时期应是农历谷雨到夏至,其次选择下半年农历秋分至霜降。这一时间段所接种的蚌,不仅成活率高,且珠子成型快,珠形佳,质量好。倘若过早或过迟,水温相对偏低,珍珠成型慢,容易造成僵珠、烂片等不利因素。而高温季节手术则容易造成手术创伤死亡,成活率低。 。
6.育珠蚌(制片蚌)选取 手术当天,需把手术蚌外壳清洗干净,并随机分检育珠蚌与制片蚌。在同一批蚌中,所选择的育珠蚌比制片蚌相对较大,蚌壳平整完好,边缘膜生长线明显。随检随分并分别暂养到各自归集的流水槽(池)内。
二、制片
1.手术工具基本与接种常规圆珠所用工具相同,只有通道针略有不同,通道针总长约20厘米,一半棱形圆头,另一半呈长扁鸟舌状;头部略尖,后部像鸟舌慢慢宽起来,最宽处为0.2厘米或0.3厘米两种,稍呈弧状,用不锈钢制成,供开口后造型、送片之用。木塞每组二枚,每只木塞厚0.7厘米。
2.制片 制片的具体方法为撕膜法。手术程序和.消毒方法等跟接种常规珠一致。不同的是,我们制作小片要求与造型结合。如生产象形字时,把小片切成长条形,其长度与宽度根据字体笔划长短、粗细而定,一般小片的宽度为0.2~0.3厘米,长度为2~4厘米;钮扣珠则把小片切成棱形。
三、接种植片
1.准备 用开壳器轻轻撑开育珠蚌双壳,然后在蚌的前端、后端各放一枚木塞固定,再用拨鳃板把鳃丝和斧足等脏器拨向一侧,准备植片。
2.植片位置 选择在蚌体后半部中心膜部位。
3.植片数如“+”字架、 “#”字、 “丰”字、“不”字每面一个;又如牙签珠、钮扣珠、子弹头等每面植三个。
4.植片 植片开始,先用钩针钩开切口,再用通道针造型,然后送片即可。把完成植片的珍珠蚌轻轻放入流水暂养槽(池),等待送蚌工及时移送到养殖池。
四、珍珠蚌养殖与管理
1.珍珠蚌养殖池要求 养殖池水深要求150厘米以上,面积以大为好。
2.育珠蚌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800~1000只/亩。
3.恢复期水质 刚做完植片手术的珍珠蚌,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恢复过程,此时的养殖池水质要求相对清瘦,透明度宜大于40厘米。
4.恢复期管理 根据我们试验结果表明,手术前期(谷雨)因水温相对还不是很高,所以挂养的水深宜在10~35厘米处。到手术后期(夏至)水温渐高,挂养的水深则宜在50厘米处。 、
5.生产期管理 约经一个月恢复期养殖管理后,珍珠蚌养殖进入了正常的生产期管理,挂养深度则根据气温再作适当调整。一般高温或寒冷天,挂养深度以 50~60厘米为宜,其他时期则可挂养到25~30厘米处。
6.生态管理 育珠池搭养适量的白鲢、花鲢、鲫鱼、草鱼等鱼种,还可放养少量青虾种,一般亩鱼产量 75~100千克、虾产量20千克左右。
7.育珠池水质调控管理 育珠池水体透明度要求3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质管理主要是通过施肥、施生石灰、冲水、换水等措施来完成,视水体透明度、水色日变化等现象及时调控水质。并定期泼施生石灰浆,生石灰用量一般每亩每次10千克,在每年的4月上旬开始至11月中旬,每隔12~20天泼施一次。
8.健康检查 在养殖期间还要作不定期的蚌体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二夏二冬的精心培育管理,即可采珠。
摘自《科学养鱼》
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