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05年,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兴化市又以淡水产品总量14.3万吨、水产品现价产值20.4亿元,连续15年位居全省之首。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水产业的达604.8元,比去年增长5.5%。渔业正成为兴化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兴化水产业为何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委副书记金厚坤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我们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转变渔业增长方式,逐步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
近年来,兴化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推动全市水产养殖业结构的优化。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分期分批开发,逐步推进区域化养殖,基地化生产。西郊南美白对虾、李中生态养殖、沙沟无公害水产品、中堡特色新品种开发、钓鱼河蚌育珠、海南与下圩稻渔共作、垛田青虾、临城鳜鱼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基地带成为水产业的亮点。
引进科技成果,促进水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近年来,兴化针对过去水产养殖存在高投入、粗管理、低产量等状况,大力推广新型的现代养殖技术,抓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彭泽鲫”、“南美白对虾”、“梭鲈”等数十个国内外名、特、优品种在兴化安家落户。在养殖模式上,从单一水体养殖一个品种,到多个品种轮养、混养及生态养殖,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与此同时,近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兴化水产部门与基层生产单位合作,积极挂靠中国海洋大学、苏州大学、省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等科研院所,选定项目开展科技试验。“农业标准化渔稻共作”、“中华绒螯蟹链式开发”、“甲壳类水产品综合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生产”等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渔业科技项目在兴化生根、开花、结果。其中,“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品种更新与健康养殖技术”获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渔稻(蟹)共作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池塘混养青虾科技成果转化”获省农业科技推广三等奖,“青虾良种选育与产业化”获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据统计,仅去年,这些项目的试验示范成果已辐射全市水面10多万亩,生产优质苗种500万尾,上市优质水产品100多万公斤,大规格河蟹比重提高到50%以上,新增效益3000多万元。在提升兴化渔业科技贡献份额的同时,加快了“基地+农户”和“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步伐。
眼下,兴化正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现代渔业产业,以产业化经营提升渔业,书写科技兴渔新篇章。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