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海蜇属腔肠动物门海蜇属。其身体分为伞部和口柄部。伞部高,超半球形,中胶层厚。伞体半球形,伞径一般30~45厘米,大者可达1米。外伞平滑,伞缘有110~170个缘瓣。体色变化很大,多为青蓝色,也有呈暗红色或黄褐色。触手及附属器呈白色。
海蜇在沿海近岸水域营浮游生活,喜栖息于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5~20米,有时达40米,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海域。我国沿海从北到南均有分布。
海蜇的运动昼夜不停,但游泳速度较慢,多做垂直运动。自泳能力很小,常随潮汐、风向、海流而漂浮。对光线和海水盐度的反应较为灵敏,一般于风平浪静或早晨和傍晚升至海面,遇风暴和大雨或太阳光过于强烈则下沉。
对水温的适应范围,水母型15℃~34℃,最适水温18℃~28℃,18℃以下生长缓慢,15℃以下逐渐停食,致死水温上限35℃;水螅型0℃~15℃,最适水温5℃~10℃。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水母型8‰~38‰,最适盐度16‰~28‰;水螅型10‰~32‰,最适盐度16‰~24‰。喜栖息于光度2400勒克斯以下的弱光环境。
海蜇行世代交替生殖,水母型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无性世代水螅型,水螅型通过横裂生殖产生有性世代水母型。水螅型营固着生活,水母型营浮游生活,通常所说的海蜇是指水母型成体。
海蜇雌雄异体,在我国北方秋季性成熟。一般伞径500毫米左右的个体怀卵量4000万粒~5000万粒,卵径80微米~100微米,分批成熟排放。受精卵卵径95微米~120微米,在20℃~25℃条件下,受精卵半小时开始卵裂,6小时~8小时发育至浮浪幼虫,体表布满纤毛,4天内多数个体变态为早期螅状幼体,具4条触手,体长0.2毫米~0.3毫米,10天左右达到中期螅状幼体,具8条触手,体长0.5毫米~0.8毫米,20天左右螅状幼体发育完全,具16条触手,体长1毫米~3毫米。
螅状幼体营固着生活,从秋末至第二年夏初7~8个月时间内,螅状幼体能以足囊生殖(无性生殖)方式复制许多新螅状幼体。当自然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螅状幼体以横裂生殖方式产生有性世代碟状幼体。初生碟状幼体直径2毫米~4毫米,浮游生活,经15天~20天伞径达20毫米,为幼蜇。再经2个多月生长,伞径达300毫米~600毫米,体重10公斤~30公斤,达到性成熟。秋末冬初,完成生殖的个体全部死亡。
海蜇螅状幼体的触手是捕食器官,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到碟状幼体和水母型则利用口腕和肩板上的吸口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桡足类、枝角类、介形类、涟虫类、端足类等浮游甲壳动物,也摄食纤毛虫类、贝类浮游幼体和硅藻等。摄食活动昼夜不停,食量很大,生长迅速。
南方渔网编辑:王月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