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人工繁殖
(一)亲鱼蓄养
动植物的人工繁殖的成功,主要依赖于亲本来源、质量与数量。足够量的性成熟个性,饲养在优良的环境条件下,是获得优质后代的保证。基本的外部环境条件对于鱼类的亲鱼蓄养来说是适合的水质、适当的营养饲料;卫生条件优良,减少物理干扰。但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能够影响鱼类脑垂体产生生理变化和刺激性腺成熟的环境条件。
一般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为4龄、健康的个体,蓄养于盐度32地一35地、温度20一22C的水体,亲鱼的来源可以是逆河产卵的亲体,或者是池养群体中的个体,后者较优,但所蓄养的亲体必须每年增加个体,给予补充。对雌鱼必须走期采卵测量卵子以确定卵子大小。了解卵于的发育,用于诱导产卵的雌鱼其卵子以卵径在650微米最佳。配种亲鱼选择依赖于外部特征,合适的亲鱼的依据为腹部的饱满程度,泄殖腔的颜色和肿胀程度,腹部的松软度和弹性,胸鳍粗糙,或头部结节的存在。此外为了确证亲鱼的成熟程度,通过镜检观察卵母细胞和卵子的组织学结构,或其他组织学指标。
(二)天然繁殖季节的催产
产卵由卵母细胞的水合作用开始,其特征是腹部增大和钙质沉淀。产卵前2小时,雄鱼以3:1与雌鱼组合,雌鱼的产卵可以分别于各水簇箱中进行,也可以多个体置于大的产卵池中。产卵亲鱼应置于盐度32‰一35‰和温度20一22℃的海水中。在小的水簇箱中,要求海水流速较快或给以较大气量充气,产卵前的短暂时间内,停止流水但继续充气。在较大水体中,保持海水的交换,但外围用适当网眼的筛网所围起。
产卵最好在室内进行,对水温和光照进行控制,并减小干扰。自然产卵授精最好。但如果需要人工授精可采用标准的干法或湿法进行。每尾雌鱼约产卵100万粒,授精情况可以在产卵后1小时通过采样显微镜检查观察。卵子为浮性卵,所以可以用较柔软的筛绢从产卵他的表面捞起并转移到孵化池。如果雌鱼是分开于小的水簇箱中产卵,那么产卵后卵子必须分开并充气。
(三)非产卵季节的催产
如果环境控制设施合适的话,鲻鱼可以在非产卵季节诱导产卵。用于产卵的亲鱼必须在期望产卵时间之前约120天进行驯化。为了卵母细胞的正常发育,减少光照和保持恒温(21℃)是必要的,雌雄鱼均必须在这样的条件下驯化,并可以一起混养。对雌鱼进行定期采卵观察卵母细胞的发育,如果蓄养的亲鱼开始时为退化期,那么在60天后,可达到第二期,120天后,卵母细胞可以达到第三卵黄球期,而后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激素注射(催产),诱导催产的方法如前,必要时可能需要追加一次注射。
(四)人工催产
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可以通过注射鲻鱼脑垂体、西那荷林(Synahorin)和维生素E诱导产卵。每鱼注射总剂量为2.5一6个鲻鱼脑垂体, 10一60兔单位的西那荷林和0一300毫克维生素E,分两次注射,每次注射相隔24小时,通常在第二次注射后, 12小时开始产卵。
(五)产卵行为
在天然条件下,鲻鱼的产卵过程是大量的亲鱼成群游动并列成小群,还常常一条大的雌鱼被若干小的雄鱼包围,各小群的鱼就像紧密挨在一起。当雌鱼出现猛烈颤动的现象显示产卵开始,接着雄鱼与雌鱼并排游动并不时触撞雌鱼,成熟雌鱼最初排出少量的卵子刺激雄鱼排出精子,然后雌鱼暴发性地并持续地排出卵子。
(六)孵化的环境条件
卵的发育孵化时间依赖于水温,一般采用的温度为18~24℃,超过25℃,孵化受抑制,超出25℃死亡率通常大于90%,甚至全部死亡。因此,孵化期温度的调节控制是必要的。然而18一24℃的温度适合于细菌的生长,影响了环境因子,孵化时应考虑抑制细菌的生长。孵化要求海水溶解氧不低于0.0005%,在溶氧低于0.005%时,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最适盐度为30‰一32‰,产卵前,卵子的渗透性发生改变,产卵时,卵子与海水等渗,孵化应该在完全海水中进行。
(七)孵化设施
孵化设施有二种:一种是流水孵化,其方法是应用一密筛布悬挂于海水中,并提供慢慢的连续流水,与鲤鱼卵的孵化相似。另一种方法是把卵子置于简单容器中,静水孵化,但需进行充氧。台湾学者的方法是140升的玻璃钢水簇箱中,静水孵化。孵化盐度为32‰,温度22一24℃,孵化时,每天加入青霉素10国际单位/毫升、链霉素0.01毫克/毫升以抑制海水细菌的生长。
(八)卵子孵化
卵子受精后一小时,产卵池充气停止。受精后的浮性卵上浮至水面,可以用软绢网手操网捞起,在网中的卵子用过滤的喷射水流轻轻冲洗并在含有青霉素G钾(80国际单位/毫升)和硫酸链霉素(0.05毫克/毫升)的海水中浸泡一分钟。其后卵子以每升水不多于400卵子的密度置于孵化器中。为了防止卵子沉于孵化器底部。必须连续提供循环水,并装有倒锥形底部,充气的气塞位于近底部处,以提供最大程度的环流。孵化器在放入卵子前,先灌满海水,其水温为20一22℃、盐度为32‰一35‰。注入的水,必须经消毒并过滤,消毒可以每天用青霉素10国际单位/毫升和0.01.毫克/毫升链霉素。在如此条件下,孵化约需50一60小时,孵化必须在室内进行,并要求光线不要太强,保持恒温。
苗种培育
(一)人工幼苗的饲养
饲养人工幼苗最适盐度为32‰~35‰,温度为19~24℃,溶氧不低于0.0005%,放养密度以50~250尾/升为宜,稍大的养殖水体以小密度放养可提高成活率,但投饵量大。一般采用水泥池、非反光性黑色聚乙烯水簇箱,可防止光反射,防止太阳光直射。
饲养池在鱼苗孵出几天前预先准备,储存的水灌满每一饲养池。海水需经消毒和过滤,在放入鱼苗前,海水必须保持32‰~35‰盐度和20~22℃水温。饲养池在放入鱼苗前要先接种绿藻,或其他浮游植物种类以便给轮虫提供食物,接种的浮游植物以绿藻种类较好。
经60小时后,卵子完全孵化,孵出的鱼苗用虹吸管转移至培养池,虹吸之前,循环水停止流动,此时,鱼苗出现在水的上层,卵膜和未孵化的卵子沉下,应小心操作,以免卵膜和未孵化的卵子同幼体一起转移。
刚孵化的鱼苗长度约2.2~3.5毫米,油球存在于卵黄囊后部,具24肌节,身体的前部弯曲于卵黄囊上,孵化后3~5天开始摄食。鲻鱼仔鱼阶段的饵料包括牡蛎受精卵、硅藻、绿藻、挠足类以及配合饵料、丰年虫等,必须根据仔鱼发育的不同阶段投喂不同饵料(具体见下表)。
孵化后天数 饵料类型
3~13 牡蛎受精卵
5~18 轮虫
10~14 挠足类
16~40 投喂卤虫的无节幼虫
29~41 蒸煮蛋白、米糠、面粉等
人工苗开始培养时水温和气温保持20~22℃,盐度为32‰~35‰,供给水由水塔提供,通过过滤和紫外灯消毒。孵化后第四天,饲养池的水必须用淡水稀释,盐度每天降0.5‰,到第七天,使盐度降低到30‰,此后,池水每天逐渐淡化到第30天为20‰,并保持至孵化,记录每天的水温、盐度、溶解氧、pH,每天测定硝酸盐、氨氮、硫化物和磷酸盐。鱼苗可忍耐的水质因子是,亚硝酸盐3.00微克,硝酸盐90微克,氨30微克,磷酸盐9微克,硫化氢5微克。在第一天溶解氧必须保持在0.0007%以上,pH7,9~8.3之间。饲养池必须每天用小的虹吸管清理,把死苗和未食完饲料吸出。循环养殖池具有自净的优点,而集中在中央的碎屑可以通过虹吸排出,或以中部的出口排出,当水交换率较大时,后者更有效。至30天和50天期间,鱼苗生长迅速,可以投喂湿性合成饲料和较老的丰年虫和大型桡足类。 40天以下的鲻鱼苗,不要搬动和捕捉,因此期的搬动将引起全部死亡。搬动应在孵化后50天以上进行。
(二)鱼种培育
鳃鱼苗从海上捕获并经暂养驯化,或人工苗经培育50天以上就可转入鱼种池进行培育。
鲻鱼鱼种塘的面积以0.07~0.15公顷为宜,水深1.5~2米左右,池底淤泥不宜过多,池水保持一定的盐度,池塘底质最好是泥沙质土壤,鱼苗下塘前应清污。每公顷可放3厘米鱼苗45000~60000尾,鱼苗下塘后,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大麦和豆饼的混合物,投时以干粉为好,有利于鲻鱼苗的摄食。鱼苗全部下塘后,开始施肥培育浮游动物,随后施肥量可逐步增加,经过1个月左右饲养,鲻鱼苗可长至5~7厘米,这时可转入成鱼塘的养殖。
南方渔网编辑:王月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