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精养池塘中要求水质清新,但不是透明度越大越好。水体透明度是水体肥瘦的一种表现。透明度越大,说明水体越瘦,水中浮游植物越少,光合作用也越弱。在池塘中溶氧含量的绝大部分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透明度大时,光合作用的产氧量就会减少,会经常出现缺氧或低氧状态,影响水产生产力。一般养殖池塘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超过40厘米时就要适当施加肥料,使水体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以维持光合作用增氧的强度。
增氧机是池塘精养必备的设备之一。有的养殖户认为增氧机就是缺氧应急用,一般不开或根据经验只在晚上和养殖后期开。其实增氧机的作用除了增氧外还有搅水、曝气的作用。如果等到缺氧时再开就会为时已晚,会大大影响鱼的生长。而且增氧机的增氧作用是有限的,其增氧能力远远小于光合作用和风力增氧。所以养殖中还应该充分利用另外的两个作用,间接地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
2米以上的池塘氧跃层现象十分明显,此时开启1台1.5千瓦叶轮增氧机1小时,就可以使3亩的池塘水体上下层溶氧均匀,使整个水体保持较高的溶氧水平,从而可以大大缩短夜间开增氧机的时间。增氧机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使底部的有毒物质向水体表层涌出,在表层的高溶氧区被氧化分解或以气体的形式逸出水面,从而降低了底层的有机耗氧量,减轻了缺氧的危险。此外阴雨天气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强,向水体中增氧的强度减弱,而耗氧因子相对增加,容易发生缺氧现象。此时应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及早开启,改善溶氧状况,预防浮头。
一般来讲,鱼种密养是提高池塘产量的措施之一,但放养密度不是越大越好。池塘养殖各种模式的水体容纳量有一个合理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密度过大,产量虽有可能提高,但养成的鱼体规格相对较小,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反而不合算。密度的加大,势必提高投饵量,升高饵料系数。过多的排泄物又会使池塘的水质恶化,引起缺氧和鱼病暴发。
定期消毒是预防鱼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并不是消毒周期越短、药效越大越好。在池养水域环境及鱼体内部都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它们可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同时其拮抗作用也可抑制和杀灭有害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经常存在于水体和鱼体内的,它们在良好的水域环境中的作用是被抑制的。当环境恶化、平衡失调时,它们便会发挥作用,引起鱼病暴发。
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衡量饲料营养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但并不是蛋白质含量越高饲料质量越高。鱼虾类从本质上讲,不是需要蛋白质而是需要氨基酸。但动物不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氨基酸,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从摄取动植物饵料中获得氮基酸。因此,鱼虾配合饲料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更要注意其质量。
编辑:龙斌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