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其他 > 技术综合 > 正文

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06/12/29 18:12: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随着珍珠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伴之而来的蚌病也日趋严重,危害极大。蚌病猖獗给育珠业造成严重的灾难,使珠农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挫伤了群众的育珠积极性。 育珠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如蚌种近亲繁殖,养殖性能下降;水面重复养殖多年,育珠所需微量元素减少,抗病育珠能力减弱;水环境恶化,水源污染,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手术操作中消毒不严、蚌体瘦弱、抗病力差等,这些都是导致蚌病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包被在双壳中,因而蚌病不易发现,一旦患病,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

  (一)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 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切断病源菌的传播途径。自繁自育可有目的地进行蚌种的选育,可有效避免近亲繁殖,增强后代生命力。

  (二)把好消毒关 手术插片前,应将所有工具洗刷干净,严格消毒。手术蚌放在网箱中暂养2-3天,以去除蚌壳内的淤泥杂物。手术技术要熟练,一般一只蚌的手术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伤口和小片要滴注消毒液或保养液,特别是5-10月高温季节,更应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三)养殖水域要轮作 长期养蚌的水域,水底会积聚有害物质,水质易老化,珠蚌所需的微量元素相对比较贫乏,不利于珠蚌的生长。一般养蚌时间越长,相对发病率越高,珍珠质量越差。

  (四)及时隔离病蚌,剔除死蚌 病蚌对外界反映迟钝,出水孔喷冰缓慢无力,用开壳器打开双壳,闪亮肌无力,肌体消瘦,食道内无食。死亡后双壳张开。一旦发现病蚌死蚌,应即时取出,防止病菌在水中扩散。并用抗菌类药物治疗,将发病率控制在最低点。

  (五)改善生态环境 淤泥是水体的主要耗氧源,又是病原体的繁殖地,且在缺氧条件下,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导致珠蚌发病。因此,做好底质的清淤消毒工作十分重要。定期换水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水体中的致病菌,增强珠蚌活力和对病害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六)改进施肥技术 由于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不同,如处理不当,易导致水质恶化,引发蚌病。因此,施肥时,在做到适时、少施、勤施的同时,应根据水温和水质的变化规律,在有机肥做基肥的基础上,春、秋两季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轮施,夏季则全部施用无机肥,以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适应珠蚌的生长要求,预防蚌病的发生。

  (七)改革传统养蚌方式 在我国河蚌育珠历史上,一直沿用施肥的方法育珠。现今市场对珍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单纯这一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生产实践证明,高品位珍珠的产出,是人工投喂和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科学调控相结合的结果。

  (八)合理密养和混养 河蚌靠过滤水体来获取食物,放养过密,会导致水体中饵料生物量不足。育珠蚌食物供不应求,不仅会影响蚌体的健康,还直接影响珍珠的质量。一般内塘水面亩放800-1000只手术蚌,外荡水面可以根据水质肥瘦斟情减少。不同品种进行混养,不仅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水质的调控,对预防蚌病也有积极意义。  



                              南方渔网编辑:胡珊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2882 关键字:蚌病,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