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锯缘青蟹又称青蟹。青蟹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开展人工养殖的极好对象。而采用人工促膏育肥技术培育青蟹,不仅养殖周期短,而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1.建池地点 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排洪涝条件好、施工方便且工程量少的内湾、浅滩或港道两侧。建池的潮区应适当,一般要求池底高程相当于中潮区的潮位,纳潮后使汕内水深达到1.5米左右。另外,建池的底质以沙泥为佳,不可在淤泥层深厚的滩地建池。
2.水质要求 水源水质良好,符合渔业用水要求,pH8.0左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水温10~30℃,比重经常保持在1.010~1.020,不受陆地地下渗水影响。
3.环境条件 周边无直接的工业“三废”及农业、生活、医疗等废弃物的污染,鲜活低值鱼、虾、贝等饵料来源丰富,且交通方便、有电力供应。
二、养殖池的建造
1.垒堤插竹建池 在避风内湾的滩涂上依地形、地势、潮向、潮位,确定建池面积,一般以0.3~0.5亩为宜。垒土筑堤高1~1.5米,土堤上用竹子紧挨着围插一圈,其间开一扇管理人员出入的竹门,竹子高度应高出当地最高水位1米以上。池底可以铺沙厚15厘米以及放置陶罐、水泥管等掩蔽物,以利青蟹潜伏。此法建池涨潮时能淹没池子,可自然交换水,但管理相对不便。
2.砌石建池 在垦区或内湾选择底质较硬的滩地,挖基砌石堤(或石板、砖砌)高1.5~1.8米。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便于分类养殖管理和采捕,一般面积0.3~0.5亩。沿堤面用石板或水泥板向池内砌宽30厘米的防逃遮檐。每口池设进、排水闸各1个,闸门用竹围成篱笆或挂上双层网片防逃,池底视情况铺沙厚15厘米或放置掩蔽物。此法建池管理方便,利于精养。
三、种苗放养
1.种苗来源 用于促膏育肥的种蟹,来源于人工养殖或海上拖网、定置网等作业捕获的青蟹。每年9~10月,无论养殖或捕捞的青蟹,一般个体甲壳宽12~13厘米,体重200克左右,挑选其中的雌蟹加以精养,使之成为价值较高的红膏蟹。
2.种蟹的选择 用于促膏育肥的种蟹应选择体重200克以上,且肢节齐全,体壮壳硬,至少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少或损伤,以确保正常摄食生长。但不论是人工养殖,还是海上捕捞的,放养前都要进行分等别类,按养殖习惯,可分为以下几种:
(1)菜蟹 个体重250克以上的雄蟹,俗称“菜蟹”,这种蟹主要作为雌蟹的交配对象与雌蟹搭配养殖,用量较少。
(2)白蟹 未交配未受精的雌蟹,俗称“白蟹”或“空母”,一般个体200克左右,在光线下观察,从甲壳两侧第9个侧齿至眼的基部,看不到卵巢腺。这种雌蟹要与雄蟹继续混养,按雌雄(3~4)∶1搭配。直至发现雌蟹受精,再将雄蟹挑出,让雌蟹养成膏蟹。
(3)行蟹 受精不久的雌蟹,俗称“冇母”或“冇蟹”,在光线下观察,在背甲两侧第9个侧齿至眼的基部,有一道半月形的卵巢腺,用手挤压腹脐上方,可见到黄豆大的乳白色圆点,再经30~40天精养,即可育成红膏蟹。
(4)花蟹 受精近1个月的雌蟹,俗称“花蟹”,卵巢随着发育逐渐扩大,但尚未充满甲壳的边缘,在光线下观察,可见到一些透明的地方,扰如一条半月形的曲线,腹脐上方的圆点由乳白色转为黄色,再经15~20天精养,可育成红膏蟹。
3.分类放养 种蟹的放养时间一般从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常规药物清塘,以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放养时应按照上述标准,根据雌蟹的受精及卵巢发育情况,区分等级,分类放养,以便于管理和采收。放养密度则根据池塘状况、换水条件、饵料来源以及种蟹的个体大小等具体情况确定,每亩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1500~2500只。放养时应注意了解种蟹来源地的水质、比重等因子与本地的差异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还要小心投放,不要折断肢足,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
四、饲养管理
1.水质调节 青蟹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加上是高密度精养,因此养殖过程要加大换水量,坚持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30%~50%,以保持水质清新。注意完善池四周的排涝设施,防止下雨时雨水直接注入池内。换水时,应密切注意海区水质状况,防止池内外水质悬殊太大而影响正常的生态环境,甚至导致发病死亡。由于促膏肥育处于秋冬季,要适当提高池内水位,以保持水温稳定,促进青蟹摄食生长。
2.饵料投喂尽量选用营养丰富的鲜活饵料,尤以贝类和小蟹为佳,以促进卵巢发育。投喂外壳坚硬的贝类特别是螺类应捣碎。每天投饵量视水温、水质等池养条件的不同适当增减,一般控制在青蟹总体重的5%~7%。新鲜饵料供应不上时,可用冰冻饵料或干鱼浸泡后投喂。投饵分早晨和傍晚两次进行,傍晚适当多投些,设饵料台或沿池边定点投喂。每次投饵或换水前应及时清除残饵,以防败坏水质。
4.病害防治
(1)白水病 主要病症为蟹体消瘦,步足及内脏充满透明或白色液体,肌肉失去弹性且部分出现溃疡,病蟹离水存活时间短,商品率低。
防治措施:及时更换新鲜海水;定期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或漂白粉2克/立方米消毒水体;蟹体发病期用0.2克/立方米碘制剂和0.3克/立方米溴氯海因交叉使用消毒水体3天;每千克饵料拌恩诺沙星0.5克投喂。
(2)黑鳃病 病蟹活动迟缓,经常爬出水面,且鳃部呈黑色。
防治措施:更换新水,外用溴氯海因0.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水体3天;每千克饵料拌维生素C1克和恩诺沙星0.5克投喂。若发现纤毛虫寄生,可全池泼洒纤毛虫净0.8~1.2克/立方米,5天后再使用一次;再全池泼洒0.2~0.3克/立方米的碘制剂一次。
(3)蟹奴病 蟹奴属蔓足类动物,常寄生青蟹的腹部,以吸取蟹体营养,导致蟹体消瘦,影响生长。
防治措施:池塘放苗前要严格清塘;种蟹放养前把蟹奴剔除,也可用消毒液浸泡后放养;经常检查蟹体,发现病蟹则全池泼洒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加以清除。
(4)颤抖病 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握力减弱,步足颤抖,爪尖着地,摄食减少甚至不摄食,发病后期常继发多种疾病而死亡。
防治措施:平时要投喂营养丰富的鲜活饵料和保持水质清新;如病蟹有寄生虫,应先杀灭寄生虫;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或二溴海因0.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已发病的池塘可连续消毒水体3天,同时,每千克饵料拌恩诺沙星0.5克,连续投喂5~7天。
五、适时收成
1.红膏蟹标准卵巢成熟的青蟹,称红膏蟹。此时,甲壳两侧充满红膏、胸甲膨胀,各胸板之间的凹陷较深,躯体结实。在光线下观察已看不出透明区,腹脐上方圆点已成为红色,整个甲壳呈现棕褐色或红褐色。
2.收成方法 红膏蟹的收成时间,一般从10月开始至翌年1月。收获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工具捕捞,即用地笼、丝网等反复收捕。二是干池捕捉,将池水排干,用铁耙、小抄网等捕捉,有经验者多用手直接捕捉,以减少蟹体损伤,提高其商品价值。
3.包装运销 收捕起来的红膏蟹应用草绳逐个捆绑,以防相互钳咬、厮杀。若不立即出售,天气暖和时,应存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天气寒冷时,则应加盖稻草等保温材料。运销时,多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规格的专用硬纸箱或泡沫箱,箱体四侧设多个通气孔,若保持箱内潮湿,一般可存活7天左右,适于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运输。
南方渔网编辑:陈珍
1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