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所谓懒蟹,通常是指长期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泥沙、石缝中,终日不出来活动、觅食,很难蜕壳长大的河蟹称之为懒蟹。这种蟹基本是养殖中的废品,没有经济效益。在河蟹养殖中,有很多养殖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生懒蟹较多。根据我们多年养殖经验,经研究分析,现将产生懒蟹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总结如下:
一、懒蟹产生的主要原因
1、不暂养或暂养效果不佳
由于缺少经验或图省事,将大眼幼体直接放人成蟹养殖池中,使大眼幼体在变为I、Ⅱ、Ⅲ期仔蟹过程中,由于游泳能力的捕食能力都很差,只好多聚集在岸边,遇有风浪更是如此。又因为河蟹在摄食方面的特点,无食情况下,可以耐受半月以上的饥饿,食物充足情况下,又大量贪婪吃食。但是河蟹个体的生长过程是通过周期性蜕壳完成的,蜕壳的发生需由p—蜕壳素来启动。而河蟹自身体内不具合成蜕壳素的能力,必须由外界食物中摄取,摄取不足就不能实现正常的蜕皮生长。直接入池的蟹苗因管理不便,一些吃不到饵料的蟹苗,只好在岸边掘洞并在附近泥土中摄取腐殖质来维持生命,但是无法蜕皮生长,时间一长,就改变了正常习性,成为懒蟹。
2、池形条件较差
池塘条件差是形成懒蟹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蟹池底质不平整,尤其是水面附近岸边的底质泥土,沙石的缝隙较大,河蟹比较容易利用缝隙匿藏和掘洞。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刮风较多,刮风所形成的波浪和蒸发、渗漏等原因,会在岸边蚀成一个10--20cm坡比几乎是零的一个断面,在此断面穴居的容易形成懒蟹。
3、投喂不正确或投饵不足
河蟹养殖一般在岸边或水线以下浅水处投饵,使之能吃到。由于有的养殖户经验不足,担心幼蟹早熟而不敢投喂,即使投喂,也因给饵时间、方法和种类等原因,都难以做到让所有的河蟹都能吃到充足的饵料。吃不到充足饵料的,就不能正常蜕皮生长,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懒蟹。
4、池中缺乏水草、附着物
河蟹有攀附和隐居的习性,在有水草、芦苇的池塘,白天和夜间均能观察到有大量的仔幼蟹攀附在水草、芦苇,甚至竹筒、草袋上等处觅食和玩耍。如果水中缺少这些附着物,就会有部分河蟹离水上岸,使之穴居的机会增多,产生懒蟹的机会便增加了。
5、水位变化
当水位下降,短时间又不能补充时,使不少原来在水里生活的河蟹改在岸边的沙、石缝中穴居不再下水,又无法获得正常饵料,所以就不能正常的蜕皮生长而变成懒蟹。
6、水质变化
水质变化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因水质变得老化,腐败,水中溶解氧降低,有毒物质增加;二是水源受到污染,如含农药、化肥、工业用废水等,这样会使河蟹攀附在芦苇、稗草
的水面以上部分,或者于脆离水上岸不返回,长期吃不到足够的食物,不能正常蜕皮生长,变成懒蟹。
二、预防方法
1、把好暂养关
蟹苗在放入养殖池之前一定要暂养,暂养方法很多,以网箱暂养为好,也可用土池、水泥池等。若没有好的暂养池,可在养殖池一角用细网片等拦截一小水体,进行暂养。暂养期间要保持水质新鲜溶氧丰富。还要人工布置些附着物。投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投饵要均匀,让所有的蟹都吃到充足的饵料。暂养到Ⅲ期仔蟹再放入成蟹池。
2、池塘条件要好
池坡比以1:2.5—3以上为好,底质要平坦,无缝隙。保水性能要好。
3、投饵要均匀、充足
幼蟹人池后的前期投饵很重要,投饵要遵循四定原则,特别是两个摄食高峰阶段:一是放养不久的四、五月份;二是养殖后期蜕壳之前,河蟹食量较大,要投足饵料。
4、移植水草和附着物
对于无水草或水草较少的池塘,采取人工移植的方法,栽植一些水草,水草面积占池水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或者人工布置一些网片、干树枝等作为附着物。这样既可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又为河蟹蜕壳提供了隐蔽场所,还具有提供饵料、净化水质、遮荫降温等多种效果。
5、保持水位稳定
河蟹在掘洞时常选择在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所以蟹苗经暂养放入成蟹池后,要一次性将水加注到所要求的位置,以后要保持该水位相对稳定。如果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换水,或由于渗漏、蒸发等需加水时一定要达到原来的水位,这一点很重要。
6、保持良好的水质
河蟹喜欢栖居在水质清净、溶氧丰富、水草茂盛的水体中。所以蟹池用水除不用已污染的水源和及时排除恶化的池水外,还要定期换上新水,直到成蟹出塘为止,要始终保持水质鲜、活、嫩、爽,并定期消毒,必要时配备增氧机。
7、发现产生懒蟹后,要采取补救措施
精心饲养,喂含脱壳素的饵料。还要将懒蟹提取集中喂养,并将其放入有攀附物的水中。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