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减少外源性污染
1.彻底清池、消毒、除害,做好养殖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彻底清池,减少池底有机废弃物的含量,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污染的条件;消毒除害可使用生
石灰、茶籽粉、敌百虫、二氧化氯等药物,杀灭池土致病菌的
中间宿主,切断传播途径。
2.选择优质虾苗放养:对虾养殖已有较长的历史,养虾技
术人员对选择优质虾苗有丰富的经验,而能否选购经过检疫不带病毒的虾苗放养才是问题的关键。
3.改变传统养殖模式:采用封闭式养殖,减少池水排换量,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封闭式养虾,水源视条件可选择海况条件良好时——次性吸纳进足够池水,也可动力抽
取外海水或地下水,经60目以上筛绢网过滤人池,再经消毒处理,施肥培养基础饵料,调节适合养殖品种的盐度、水色、透明度、pH值等水质因子后才能放苗。
4.投喂人工优质颗料饵料,一般不要投喂鲜活饲料,特殊情况下使用鲜活饲料,必须查明来源,并经检测、冲洗干净后才能投喂。
5.养殖机械及工具尽量做到专池专用,并经常用高锰酸钾消毒。
二、保持池内水质理化因子相对稳定
1培养单细胞藻类,营造良好水色,稳定透明度范围。可通过施肥或适当换水对池内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密度进行调整,使透明度为30—40cm,水色为浅褐色、黄褐色或草绿色。
2.重点进行底质改良,特别是养殖生产的中后期,人工颗粒饵料的投喂量增加,残饵增多,对虾的排泄物,小型生物残体等有机废物日积月累,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底质很容易恶化、老化,对虾生活环境会逐渐变坏,诱发疾病。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大排大灌换水的方法改善底质,效果不佳,并且会造成对虾生长不适,应激诱病。当前科学的措施是使用底质改良剂,如定期放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
3稳定PH值。pU值大小及其日波动幅度是养殖水环境优劣的最综合反映,它直接反映了水的污染程度和微生物的活动变化情况。当pU值小于7时,往往和水质富营养化有关,而水体生物群落锐减往往导致水体pu值大于或等于9,这是水体变坏、水质恶化的指标,如果处理不及时,会诱发虾病,造成养殖损失,生产上常用沸石粉和生石灰等调节,控制pH值日波动小于0.5。
4.配套增氧机械。高密度精养虾池中,增氧机械的使用,除了增加对虾对溶解氧的需要外,还在于通过搅水流动,使池水作循环流动状态,避免温跃层、盐跃层出现。
三、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1.在池塘中施肥或适当换水,培养基础饵料。基础饵料是指虾繁衍起来的能为对虾掇食的各种生物的总称,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被幼虾撮食后,既能节省饵料成本,又能增加对虾免疫力和抗病力。
2.选购名牌厂家生产的优质配合饵料(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要求厂家在饵料中添加诱食剂、促生长剂及稳定维生素C等,促进对虾摄食、消化吸收,促进蜕皮、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
四、其它有效措施
1.定期施用一些温和性消毒药物,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但须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且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
2非高密度精养虾池,可适当放养几尾肉食性鱼类,摄食养殖过程中部分不健康或致病对虾,防止池中健康虾摄食病虾后扩大致病微生物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