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改善传统养殖方式,保证鲜活水产品均衡上市
一是改善鱼种投放结构。首先是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放养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在水产品销售淡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放养量,降低鲤鱼、鲢鱼、鳙鱼放养量。二是囤养食用鱼。冬季捕捞、干池后,将一部分食用鱼囤养在鱼种池内,春天再上市销售。虽然越冬期有所减重,但售价较高仍有利可图。三是双季放养。在池塘中一年饲养两季,第一季1-5月,大规格的鱼5月底或6月初全部捕出上市,第二季6-12月,饲养1龄鱼种,头季商品鱼亩产可达400-500公斤,且鱼价较高,亩利润可达1000元以上。四是在池塘中放置网箱。平时起捕的鲜活水产品放入网箱中,价格高时可随时捕起上市。采用此几种商品鱼均衡上市的办法,全年都有鲜活水产品供应,且经济效益明显。
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养殖
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对质量的高要求,二是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开发利用现有养殖品种。首先是一些生长期短、品质好、市场价格高的品种。如异育银鲫、罗氏沼虾、河蟹、泥鳅、鲶鱼等,可实行主养或搭配混养;其次是生长期长,市场价格波动性大的品种,如黄鳝、野生鳖等,可实行囤养,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成标准化水泥池进行囤养,于冬季集中上市,以取得较好的季节差。二是引进养殖新品种。可实行长短结合,即对养殖周期短的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鲶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实行搭配混养或主养;对养殖周期长,但市场价格高又受群众青睐的品种,如野生鳖、欧鳗等可因地制宜引导发展,逐步形成规模生产。
三、开辟饵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饲料成本
约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开辟饵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种草养鱼。充分利用池埂池坡、什边隙地,因地制宜地种植高产优质的渔用青饲料,满足草食性鱼类不同季节的摄食需要。二是渔牧结合。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规格的养猪、养禽,一般每亩鱼池配养3-5头猪或100只鸡,实行鱼畜、鱼禽结合等方式综合经营,解决养鱼和草地用肥,逐步建立起饲料喂养畜禽的良性循环,既可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三是推广配合饲料养鱼。配合饲料营养全面,饲料转化率高,可缩短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四、实行病害综合防治
近年来爆发性鱼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养殖生产的发展。根据鱼病发生的原因,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常抓不懈的原则,实行生态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对于抑制鱼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水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提早放养鱼种和投喂饲料,改过去的春放为冬放,使池鱼提早进入正常生长,增强其抗病力。二是科学投饵、施肥,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及时,少施、勤施肥料,保持水质肥、活、爽。三是药物防治。鱼种放养前要严格消毒,防止病原体进入池塘,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药物预防,提倡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