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方渔网讯 近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地的渔业专家和渔业企业负责人齐聚广州。他们都是为着一条鱼来的,罗非鱼这个由国外引进的,有着“白色三文鱼”之称的产品已经成为中国水产品中的重要成员,它由于肉质白洁少刺而成为人们眼中的“中产阶层21世纪食用鱼”,市场前景广阔,更成为企业家眼中闪烁着机遇和利润的产品。
当下,中国水产界的老板们正面临着美国对中国最重要的水产出口品种——对虾的反倾销诉讼,罗非鱼凭借远比对虾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更成为关注的焦点。
罗非鱼产业化发展迅速
195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从泰国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目前,广东罗非鱼的产量已经达到39万吨,产值更达到9.5 亿元,出口创汇达6000余万美元,占到全国罗非鱼出口量的六成。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珠江介绍,目前,罗非鱼连同鳗鱼、对虾成为广东省三大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水产品种,及农业部区域布局规划的出口优势产品。广东为此提出了“做大做强罗非鱼产业”的战略决策,目前,湛江、茂名、珠海、汕头等市建成一批罗非鱼产业化生产基地,并形成加工园区雏形。目前,全省罗非鱼加工厂共2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
从全国来看,我国罗非鱼产量已达80.6万吨,占据世界产量近一半的份额。目前全世界罗非鱼产品贸易量6 万吨以上,销售总金额达到17亿美元。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洲、中东、日本。其中美国进口4 万多吨,占其罗非鱼消费量的90% 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03年美国罗非鱼的进口额将达到2.2 亿美元。而中国大陆已取代台湾成为美国罗非鱼主要的进口地,联合国粮农组织披露,2002年由中国大陆进口的罗非鱼占美国市场总消费量约31%.
上海水产大学的李思发教授认为,未来国际罗非鱼产量和产值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0 万吨,销售额将达到40亿美元,价格比较稳定;产品将主要来自中国、东南亚、厄瓜多尔以及中美洲。
罗非鱼出口优势明显
在罗非鱼受到普遍关注的同时,人们不能不想到正在接受美国商务部反倾销调查的中国对虾产业。这一品种是广东乃至中国水产出口的拳头产品,产量大,产值高。在对虾反倾销案前景对中国不利的背景下,罗非鱼出口创汇的巨大空间再次给了人们希望。
去年10月,美国虾农和加工商,对以中国为首的六个对虾出口国提出反倾销诉讼。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 )于美国当地时间2 月17日如期就从六国进口冻虾反倾销案进行了初步裁决,结果为“有损害”。
昨天,广东方面应诉律师谢成巧对本报记者说,目前此案情况并不乐观。今年7 月2 日,美国商务部(DOC )将对此案进行初裁。此次美国对中国的成本审核以印度为“替代国”进行,而印度在饲料、人工、水电费用和行政费用方面比中国高。终裁将在今年10月
中旬或11月进行。
去年,我省实现对虾产量30万吨,产值达54亿元,作为中国最大的对虾生产和出口基地,广东对虾出口量占全国的50% 以上,产业规模以数亿元计。一旦对虾遭遇反倾销,罗非鱼出口将被提到更重要的地位。
李思发认为,中国罗非鱼成本较低,仅为0.70美元/千克,是罗非鱼主要养殖国中成本最低的,比美国的2.0 美元/千克的成本更是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是我国罗非鱼出口的最大优势所在。
警惕“绿色壁垒”
不过,李思发也提醒注意,中国目前的罗非鱼品质较低,规格较小,出口产品又以全冻鱼为主,价位低;且国内产业加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出口产品单一,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些在中国农产品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罗非鱼身上也表现得同样明显,李思发提醒企业应注意避免这些问题。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罗非鱼产业受到滥用渔药及工业污染等的影响,这使得出口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可能性加大。
同样的提醒也出现在各省的渔业官员的发言中,广东省海洋渔业局局长李珠江强调,广东在发展罗非鱼产业中已极力注意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行养殖和出口。但他承认,广东罗非鱼的良种覆盖率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等等仍然是人们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海南益化华水产公司的负责人则以1998年来出口价格的逐步降低力证罗非鱼产业竞争剧烈,他警告说:“如今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已经是东南亚所有国家与地区中价格最低的,如大家不研究一个对策,反倾销的名单早晚会到来。”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