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日,记者在福建采访,被在当地称作“黑金”的坛紫菜所吸引。望着红色、紫色、棕黄色等五颜六色的坛紫菜,听着这样的消息:福建现有坛紫菜养殖面积16万多亩,占全国坛紫菜养殖面积的80%%以上,从事紫菜及相关行业的人员达100多万人。记者愕然:昔日陷入困境的坛紫菜产业何以焕发青春?
暗淡惊起梦中人
上世纪70年代,福建省养殖坛紫菜所需要的种菜一般来源于平潭岛屿岩礁上生长的野生紫菜。由于未经严格的挑选和品种选育,多年重复使用自留的人工种菜,加上海况、气候条件的异常变化,坛紫菜品种严重退化,养殖户赖以生存的“黑金”光泽日益暗淡。
1998年,福建省科技厅着手扶持科研机构对坛紫菜进行研究,旨在用高新生物技术来替换和改良坛紫菜的老品种,切实解决农民收入低的根本问题。福建省科技厅和厦门市科技局先后把“坛紫菜体细胞工程育苗技术的研究”、“应用高新技术培育坛紫菜新品种”和“坛紫菜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生物工程技术及示范”等列入为省、市级重点项目进行扶持。2004年,福建省科技厅再度把坛紫菜列入重大专项研究,“坛紫菜良种选育技术”还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
“黑金”蜕变成“黄金”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陈昌生,是2004年福建省科技厅扶持的重大专项“海水养殖特色品种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负责人,重点主持“坛紫菜的品种改良及产业化”的研发工作。
陈昌生介绍,集美大学课题组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与传统的选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续几年的生产应用实验,研究人员筛选和培育出了生长快、成熟晚、优质、高产、抗高温的坛紫菜新品种。近几年,新品种在厦门、莆田、福清、平潭、晋江等地广泛推广,其抗病能力增强30%%,产量增加30%%以上,产值提高20%%。
记者在福清市江阴镇小麦村和厦门大嶝镇看到,处处紫菜飘香,不少村民的家前屋后都晾晒着紫菜。据悉,从去年9月初采苗到10月底一个月时间,村里养殖新品种的养殖户们已收成“三水”紫菜。到10月底,新品种坛紫菜每亩产值平均已达5618元,比老品种提高1800多元。
七色花不是童话
七色花只能在童话中出现吗?厦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科研人员对人们说“不”!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该院的研究人员掌握了现代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单克隆育种和传统育种的关键技术,培育出了五颜六色的坛紫菜。据同行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从1999年开始对坛紫菜品种改良项目进行研究,项目组采用现代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单克隆育种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经过6年多的不懈努力,分离和培育出了生长快、品质优、抗病力强、光泽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提高30%%以上,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含量提高了14%%以上,氨基酸总量提高6%%—8%%以上,紫菜产品市售价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0%%以上,1999年—2006年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多亩。
在我国首次建立了分离坛紫菜稳定色素突变体的技术和坛紫菜的快速良种选育实用技术,获得了红色、紫色、棕黄色、绿色、橘红色、褐红色、褐绿色、褐色等五颜六色的坛紫菜。
南方渔网编辑:裴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