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名称和产地
黑莲灯鱼的学名为异纹鲃脂鲤(Hyphessob-rycon heterorhabdus),隶属于脂鲤科(Characidae)原分布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下游沿岸热带原始森林间的水域中。
在此鱼的体侧,从鳃盖后缘直贯尾鳍基部有3条纵向条纹,上面一条红色,中间一条淡黄色,下面一条深黑色,似身披绶带一般,十分璀璨醒目,故有三带鱼之称。因这三条色线距离很近,而且上、中两线比下面的黑线要细,若粗略一瞥,会只看到一条比较粗的黑色条纹。因该鱼属灯鱼类,所以称为黑灯鱼或黑莲灯鱼。它的中文名有:新光电管鱼、光电管鱼、双线电灯鱼、双线灯鱼、绶带鱼、黑霓虹、双线脂鲤、黑霓虹灯鱼、椭鱼等。其英文名有:Black neon tetra、Flag tetra、Blackstriped tetra、Belgian flag tetra、Heterorhabdus flag tetra和False tetra。
黑莲灯鱼色彩艳丽、晶莹剔透、小巧玲珑,与其他灯鱼同箱饲养,该鱼显得格调高雅,出类拔萃,受人钟爱。
二、形态特征
黑莲灯鱼体稍侧扁,与同属的其他种相比,体较短,全长仅3~4cm。头较大,略尖。口亚上位,口裂弧形,吻圆。眼大,位于头侧。背鳍位于身体背部中央,略呈高耸向身后倾斜的三角形,共有9~10根鳍条,其起点与吻端的距离小于至尾基的距离;尾柄上还有一个无鳍条的小脂鳍。胸鳍较小呈长圆形,有10~12根鳍条,起点前部稍隆起,其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小于至尾基的距离。臀鳍很长,起点位于背鳍末端下方,臀鳍前端与背鳍上下对应,向后延长直至尾柄末梢,由23~24根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腹部,接近臀鳍,由8根鳍条组成。侧线鳞37片。尾鳍呈叉形。
图1黑莲灯鱼
身体的基色为浅黄褐色,背部呈红褐色且发亮,腹部为橄榄绿色,至边缘则呈银白色。体侧中部有红、黄、黑三条纵带。各鳍(背、胸、腹、臀、尾鳍)均呈无色透明状或浅黄色。眼上半部有红色斑块,下半部为白色,在光线照射下,随着鱼的不停游动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犹如一盏小彩灯。
三、饲养方法
黑莲灯鱼生性活泼、温和,容易饲养,适合于在水族箱中群居,可与其它对环境要求相近的小型热带鱼,特别是与红绿灯鱼、宝莲灯鱼一起混养,也可单养。该鱼喜在水体的中层游动,对水质要求较高,喜生活在pH 5.6~6.2、硬度为2~3的弱酸性软水中。饲养水应清澈,但不宜多换水,以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饲养水要有过滤装置,水温保持在22~28℃,最适水温为24~26℃。
该鱼体型小,单养时最好用小水族箱;群养时水族箱的容积以30cm×25cm×30cm,或者更大一些为好。该鱼胆小,易受惊,水族箱里不要铺石子,应种植些阔叶水草,以利其栖息和隐蔽。它喜食活饵料,如水溞、水蚯蚓等,也可适当加喂一些干饲料、颗粒饲料。
黑莲灯鱼有一奇特的生理现象,当两尾雄鱼打架时,其黑色霓虹纵带会延伸到整个尾部,乃至达到部分臀鳍。
四、雌雄鉴别
在外表、色彩上雌雄鱼很相似,不易区分。若仔细观察,可发现体形上有所区别,雄鱼体型较窄且瘦小,背、臀两鳍较大,臀鳍略弯,末端成尖状,颜色较深;雌鱼体型较宽且肥壮,背鳍稍短小,臀鳍末端圆浑,边缘形成直线,繁殖时期腹部膨大。
五、繁殖方法
1.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选用全长4 cm的成鱼作为亲鱼。先挑选一尾腹部膨大的雌鱼和一尾色彩鲜艳的雄鱼分开饲养一周,亲鱼培育期间要喂给它们足量的活水溞,并保持水质清新。
2.繁殖前的准备
用规格40cm×30cm×30cm的水族箱作为产卵箱。将水族箱清洗干净,箱底不宜铺沙,但可铺一层小卵石,或种一些金丝草、狐尾藻,也可将水草用玻璃棒固定后沉入水底作产卵时的卵子附着物。要求产卵箱中水的pH值在5.6~7,硬度2.5~3,静置两周;也可在箱内注入三分之二蒸馏水和三分之一干净的老水。水温以保持在25~27℃为宜,加入半勺食盐以杀灭水中的菌类。
3.产卵
产卵箱周围保持安静,有利于增加雌鱼产卵的可能。产卵箱要放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箱的三面用纸遮好,避免光线射入。在强光下黑莲灯鱼的受精卵发育不良。
通常于晚间将仔细挑选过的亲鱼按雌∶雄=1∶1投入产卵箱。亲鱼入箱前一天停止投饵,让它们将排泄物排干净,以免尔后污染产卵箱水质,临入箱前再把亲鱼喂饱。一般于次日清晨或隔1~2d的清晨产卵。在产卵前,雄鱼围绕着雌鱼游动,似作求爱状,然后双双进入浓密的水草丛间,互相挨紧,随后雌鱼开始产卵于金丝草上,雄鱼靠在雌鱼体旁射精。受精卵微带粘性,粘附于水草上或沉落在产卵箱底,产卵持续时间约1.5~2h。
黑莲灯鱼有产卵后自己吞食鱼卵的习性,故亲鱼产卵后应立即将其捞出另行喂养。一对亲鱼每次繁殖可产卵50~200粒左右,但其中有一部分卵未能受精。
有时放进产卵箱的雌鱼不发情,不接受雄鱼的追求,不让雄鱼亲近。遇到此种情况,应将雌、雄鱼暂时分养,并喂以活饵,过几天(约7~8d)再将其重新投入产卵箱,并增添1~2尾雄鱼,使雌、雄鱼之比为1∶2~3。经这样处理后,一般第2~3d即可开始产卵繁殖。
4.育苗
黑莲灯鱼的受精卵对光十分敏感,若不采取遮光措施,孵化率和幼鱼成活率都将受到影响,因此要让受精卵在黑暗中孵化。受精卵在水温25~26 ℃的条件下,约经24~36 h出膜。刚孵出的仔鱼身体极细小,呈透明状,吸附在水草或箱壁上。此时仍应注意遮光,因为仔鱼尚未摄食,体能很有限,若有强光刺激,窜动几下即告死亡。但此时可揭开部分黑纸,仅让少量光线透进产卵箱。在光线强度勉强能看得见物体的情况下,将白色死卵全部消除掉,否则会败坏水质,使刚孵出的仔鱼在3~4 d内全部死亡。
孵出的仔鱼第一天卧在箱底;第二天以后陆续粘附在箱壁上,头上尾下作悬挂状;到第4~5d仔鱼的卵黄囊消失,开始水平游动,并从外界寻找食物。此时,逐步撤除遮光的黑纸,让微弱的散射光透进产卵箱,并开始投饵。由于仔鱼游动能力弱,食料必须到嘴边才能吞进,因此开口饲料要用细筛滤取的“洄水”或人工培养的纤毛虫、轮虫和浮游动物的幼体等。每天投喂4~5次,每次投饲量要少,以免残饵多而败坏水质。以后可随鱼体长大,逐渐添加个体较大的活饵料,如小型枝角类、草履虫、丰年虫无节幼体,但绝不可投喂剑水溞等,否则会伤鱼。
仔鱼孵出一周后,可把产卵箱逐渐向明亮的地方移动,并注意保持水质清新(经常用橡皮管吸除沉积于箱底的残饵和混浊水),再用放置多天的水通过细孔喷壶替换部分水温相同的饲养水,以保持水质清洁。
5.日常管理
黑莲灯鱼的幼体呈银灰色,在起初的2周龄内不爱活动,多数时间停留在水草的茎叶间。3周龄时开始变色,体侧有金属光泽,眼睛上出现黑色条纹。到1个半月龄时,幼鱼的色彩已定型,和成年鱼完全一样,此时可将它们从产卵箱中移至宽敞的水族箱进行正常饲养。6~8月龄的鱼可达性成熟,繁殖周期为60d左右,一年可繁殖多次。
饲养期间,如果水质不洁幼鱼容易受细菌感染,症状是从黑色霓虹纵带部分开始发炎,进而扩散至发光的金色纵带部分,甚至全身失去光泽,最后死去。这种病有传染性,发现病鱼应立即捞出消灭,并注意观察其它鱼的情况。治疗方法是在水中加入土霉素1~2片。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