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岁的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小伙刘电,是该市远近闻名的“锦鲤大王”,其创办的锦鲤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四年来,不仅壮大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锦鲤水产养殖基地,而且依靠特色产业推广带动周边313户村民致富,村民们靠养锦鲤的收入翻了近十倍。
10月30日下午,在贾汪镇泉东村村民邓桂起家中,院内10余亩鱼塘水波荡漾,只见红白相间、黄金遍身、乌黑通透等各类花色的锦鲤成群游动。刘电站在水池岸旁,一边轻敲着水桶、一边“招唤”投放鱼食,不一会鱼儿们迅速冒出、围拢了过来。
“最近下了功夫啊,邓师傅这鱼儿喂得色泽很鲜明漂亮,等到下个月天气再冷,投食就要减量了。”刘电向媒体介绍,今年65岁的邓桂起是加入合作社最早的成员之一,而前几年老人主要养殖普通的淡水鱼,每亩产值8000元左右,仅仅每亩的支出超过6000元,所以利润甚微。
“自从2009年跟着小刘一起养锦鲤后,投入还和原来差不多,不过每亩产值能有15000块,挣这么多真是不敢想。”邓桂起高兴地说,以前水产养殖上吃的淡水鱼不挣钱,劳心费力不说,还要儿女倒贴补给家用,“现在养锦鲤一年一亩地就赚万把块钱,十来亩地一年收入是10万块钱,前几年养鱼都向孩子要钱,如今一年还给小孩几万块钱。”
在水产养殖基地,被问及如何挑选优质锦鲤时,刘电侃侃而谈:“锦鲤品种不一样,价钱也是悬殊厉害,评好坏首先看体型,应该是粗壮像炮弹似的,体型有了再看质地,像‘红白’这个品种,白质要特别白,红质要特别艳。我们这两年鱼龄的锦鲤批发价格在3000至5000元一尾。”
据了解,刘电高中毕业后像邓师傅一样,选择喂养经营淡水鱼,可是几年下来投入不少但收益很低。2004年,刘电在徐州花鸟市场考察发现,不起眼的锦鲤很受追捧。于是,慢慢转型锦鲤养殖,刘电开始尝试着在自家鱼塘里散养。2006年,他带着20多万元积蓄南下,从无锡和上海水产市场引进了100万尾鱼苗,由于不熟悉技术,没多久鱼苗就死光了、损失惨重。
“早期我们的鱼苗主要依靠从外地拉过来,长途运输鱼苗会出现像烂腮、长时间缺氧机能下降等问题,下塘以后消毒不及时再次大批死亡,那时候的确实哭过许多回。”刘电说,2007年向多位朋友借钱东山再起,通过摸索和学习解决了鱼苗繁殖的问题,养殖场规模逐渐扩大,2009年成立养殖合作社,采用本社放养与养殖户放养并存的养殖模式,实行最低保护价回收措施。
“自己有了种苗培育技术后,合作社就免费发给各家农户,社员在我们的监督之下,养殖一亩保证最低收入15000元,农户自己投入只有5000到6000元。所以,我们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扩展到一千亩水面。”据介绍,2012年,刘电养殖的一条50厘米长的红白获得金奖,比赛现场就有人开价十万元购买,但是他没舍得出手。
“这个合作社的销售点在全国布有40多个,锦鲤‘游遍’北京、上海、香港等大中城市。”贾汪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基地仍需要不断改良品种,村民们也需要拓宽致富的路子。如今加入的农户有313户,成立四年来已经壮大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锦鲤养殖基地,接下来合作社计划与大家携手将本地采煤塌陷地利用起来,发展观光农业。(拾冠之)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族养殖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