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6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量633.7万吨,进出口总额136.6亿美元,其中出口量301.5万吨,出口额9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8.7%;进口量332.2万吨,进口额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9.2%和增长4.4%。
贸易顺差5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6.3亿美元。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30.2%,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
一、基本情况
(一)原料来源。国内自产资源水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3.2%,进口原料加工再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6.8%,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这一比例格局。国内自产资源中养殖水产品出口量118万吨,出口额46.4亿美元,占水产品出口总量额的39%和49%。从具体品种上比较,六大养殖品种出口量85万吨,出口额35.5亿美元,占国内养殖水产品出口量额的73%和76.6%。
(二)加工方式。从加工方式上比较,初级冷冻水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4%,深加工品占46%。
(三)出口市场。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仍是我国水产品主要市场,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88.6%,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出口省份。山东、广东、辽宁、浙江、福建、海南居出口前六位,六省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1.2%,其中山东省占34.5%。海南省取代江苏省,首次进入沿海前六位。内陆水产品出口前三名依次为江西、湖北和吉林。
(五)进口情况。2006年,我国进口水产品332.2万吨,扣除来进料加工原料163.7万吨和鱼粉97.9万吨,我国实际进口供居民食用的水产品70.6万吨(不含远洋自捕鱼运回),比2005年增加5.6万吨,同比增长9%。进口供国内食用的水产品品种主要有带鱼、鱿鱼、鳙鲽鱼、鳕鱼、虾、鲱鱼。
(六)进出口价格。2005年出口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每吨,下同)3104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冷冻鱼、鲜冷鱼产品价格稳中略升,分别上涨3.2%和7%,海藻类产品涨幅较大,上涨30%;深加工品、软体类、活鱼、干熏及盐渍鱼价格略有下降,降幅不超过5%,甲壳类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降幅12%。进口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1294美元,比上年上涨15%。其中鱼粉价格上涨了40%,已达到1000美元一吨,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1495美元);供国内食用的进口水产品价格同比增长了70%。
二、主要特点
2006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虽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仍然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增幅同比增长5.7个百分点。出口快速发展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两种资源,推动贸易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是我国渔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2006年,国内自产水产品凭借种类多、货源足、基础好等优势,实现两位数增速,增幅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增长点继续来自对虾、贝类、罗非鱼、斑点叉尾鲴等养殖水产品出口。来进料加工贸易在捕捞原料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山东、辽宁两省凭借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基础,实现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总额31.2亿美元,占全国来进料加工总额的90.1%。此外,在推动水产品出口的同时,我国也积极鼓励进口,不仅满足国内水产品消费需要,而且平衡水产品贸易顺差,促进世界渔业合作。
(二)转变增长方式,抵御贸易壁垒。2005年初美国对我初级冷冻对虾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后,我出口水产企业在积极应诉同时,认识到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加工设备和工艺改造,开发出了面包虾、蒸煮虾、调味虾等适合国际消费需求的加工产品。深加工的发展,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而且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2006年深加工对虾出口占对虾出口总额的83%,同比增长53.4%。值得骄傲的是,对虾反倾销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6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发布公告,裁决中国虾强制应诉企业诉美国商务部裁决不公一案胜诉。
(三)强化源头管理,保障产品安全。2006年,农业部首次以部的名义召开了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并开展了水产健康养殖行动,着重从源头治理和行业自律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快养殖环节标准化、品牌化和组织化进程,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年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养殖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生产行为,严查生产记录、用药记录等档案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药残监控。2006年对产地的2546个样品检测,药残合格率达到97%。在政府加强监管的同时,企业更是积极探索“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加工企业和养殖基地的连动式、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机制。
(四)加快产业带建设,提升出口实力。多年来,各地围绕六大水产养殖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利用本地渔业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生产布局,发挥集群力量,逐步构建水产品出口产业带,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水产品出口,推动本地区渔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除对虾、鳗鱼、罗非鱼等优势区域布局已具规模外,一些水产品种也正在形成产业带发展格局,如斑点叉尾鱼回加工出口已在湖北、湖南、江西地区形成区域布局;藻类加工出口已在大连、江苏等形成区域分布。
(五)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随着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行业协会在规范水产品出口秩序、应对国际贸易纠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福建长乐鳗业协会将76家鳗鱼养殖场组织起来,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送检、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方式,直接从渔药厂家购买渔药。广东塘鱼协会在发生输港活鱼检出孔雀石绿药残事件后,立即组织对会员养殖场进行调查,并待港方查明真相后,代表全体会员与香港方面及时交换了意见,维护了内地养殖企业的合法权益。湖北、江西两省水产行业协会全面介入鱼回鱼、小龙虾的生产、加工和出口过程,依靠利益联动机制,发展“公司+协会+农户(基地)”模式,把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积极发挥了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
(六)做好政府支持,营造宽松环境。针对上半年水产品出口增势减缓的形势,农业部及时邀请商务部、部分省市渔业厅局、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各方面专家学者,会诊形势,研究应对措施,确保下半年水产品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同时,积极参加WTO、FAO、CAC等国际组织的谈判和活动,在国际规则、标准措施的制修订中体现我方利益。针对出现的水产品药残问题,在对内加强整治的同时,对外加大沟通和磋商,努力为水产品出口营造良好和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在市场拓展方面,2006年农业部首次组织评选“中国名牌农产品”,12个水产品品牌入选,其中大部分是供应出口的优质安全的水产原料。同时,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共累计组织了近千家企业走出国门参加世界渔展,宣传中国渔业
三、存在问题
2006年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药物残留超标,这是影响水产品出口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2006年3月和7月,美国FDA和加拿大先后两次通报我输美水产品中检出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等禁用药物,为此美FDA9月份派员首次对我国水产品药残监控体系进行了检查。2006年6月输日鳗鱼中被检出含有农药硫丹,经追查,硫丹来自兽药厂生产的渔药中就含有这一成份。在出口的同时,国内又相继发生了大菱鲆药残事件、福寿螺事件,这些事件对水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幅度提高,但是,药残事件表明,局部地区的个别品种仍然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加上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水产品出口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南方渔网编辑:张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