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本网2003/9/8讯 虾苗适应中国养殖环境吗?本地亲虾做到了种质优良吗?有哪个权威部门能保证虾苗质量?虾苗培育过程中到底有多少猫腻?今年早茬虾苗的异常暴发性死亡一下将这些问题推向前台,科研专家众说纷纭、生产单位不知所措、养殖户茫然懵然,一切似乎都印证着白对虾养殖的脆弱。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之后,对该行业产生了一些忧虑:由谁来整顿当今白对虾苗生产混乱不堪的局面?由谁将生产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监控起来?……
今年3月份以来不少湛江地区的虾农写信、致电养殖宝典编辑部,反映当地早茬对虾苗死亡的问题。记者特地前往湛江地区作了一次详细调查。
多方因素造成早茬虾苗死亡
早在5月中旬,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养殖科、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科技人员组成调研组,对今年养虾生产、虾病情势进行了调研。他们先后深入到吴川市吴阳镇、坡头区官渡镇、雷州市东里镇、徐闻县和安镇、新寮镇等县(市、区)、镇的虾场。调研的结果是:在3月份已有吴川、东海岛等县(市、区)报告病情,其后各地均有发生,并有逐步严重之势。据初步了解南美白对虾病害主要是桃拉病毒病,虾体发红,肝区发红或发白,虾农称为“红体病”,斑节对虾则是发光细菌病和白斑病。虾病特点:一是来势凶猛,一般在放苗后10-40天就发病,早的在数天内就出问题;二是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各地反映发病的虾塘,在3-4天就死光虾,故发病虾塘多数是排掉;三是分布趋势是旧塘、土塘病情比新开塘、高位池严重,“进口苗”(“进口苗”是指使用进口南美白对虾亲虾培育繁育出的子一代或子二代)比本地苗发病严重,南美白对虾比斑节对虾严重,无淡水的塘比有淡水的塘严重,直接抽用海水的塘比利用沙滤水的塘严重。
据这次调研了解,一般发病率都在50%以上,高的达90%,其中排掉的占发病塘面积的40%-80%,高的达到100%。雷州市今年放苗面积8万亩,发病5.6万亩,发病率70%。病情严重的东里镇,放养面积1.3万亩,发病率90%,其中排掉的占80%。徐闻县在这次调研前已多次自己进行了调查,据其最近于5月9日调查统计,全县放养37310亩,发病13500亩,发病率36.6%,已排掉11000亩,占发病面积的81.5%。病情严重的和安镇,发病率在县局调查时为62%,这次市局调研时达到80%,其中40%的塘都已经排掉。金鸡虾场放养2000亩,发病率达到90%以上,基本排掉。新寮镇虾发病率在县局调查时是36.6%,这次市局调查时达80%以上。由于虾病严重,新寮镇有的虾农今年已两次放苗两次都排掉。角尾镇有部分虾塘(包括高位池在内)从去年下半年起已不再养虾而丢荒了。
引发今年虾病的原因,调研组初步分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气候异常。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和雷州市部分地区,今年3-4月份就劲吹西南季风(俗称西风火),持续高温,白天气温高达30℃以上,晚上则24℃左右,昼夜温差6℃以上,对虾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北部地区则从清明过后连续20多天的阴天(或雨天),阳光极少,有利于病菌繁殖;二是环境恶化。表现是海区海水受污染,虾塘老化、底质污染严重等养殖生态环境的恶化;三是种苗质量差。带菌带病毒严重,部分是高温育苗,虾的活力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病;四是过早放苗。普遍反映投苗时间比往年早,最早的在春节前就投苗,碰上气候异常,早投放的苗没有不出问题的,特别是春节前后投放的苗,几乎100%发病死亡。
今年虾农反映意见最大、最集中的是“进口苗”。相当一部分投放“进口苗”的虾农反映,“进口苗”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即使不发病,也养不大。据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的调查,吴川市、东海岛试验区今年放养“进口苗”的虾塘,发病率普遍在80%以上,最高达95%以上,死亡率60%以上,最高达85%以上,而本地苗发病率在60%左右,死亡率20%-30%,远远低于“进口苗”。“进口苗”发病也比本地苗早。由于“进口苗”的售价为130-180元/万尾,比本地苗贵50-100元,选养“进口苗”的养殖户往往对“进口苗”抱有较高的期望,出现如此局面不免大失所望。他们纷纷要求相关场家对此做出赔偿,并希望政府调查追究。
多方细说“进口苗”长短
陈国良(湛江东海岛海茂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
良种需要良法
为了寻找事实的真相,记者采访了今年华南最大的“进口苗”生产商湛江市东海岛海茂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下称海茂)负责人陈国良。陈国良显得有点憔悴,他对这次“进口苗”风波作了介绍:海茂从事虾苗育种生产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近2-3年来推广进口的SPF南美白对虾亲虾繁育的幼体和虾苗,一直以来都受到华南、华东养殖户的青睐。2002年10月,经过充分调研并组织专家论证,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正式批准,分别在广东和海南建立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下称南方基地)和“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海南分基地”。海茂是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参与单位之一。
去年12月9日,首批2000对SPF南美白对虾亲虾抵达南方基地,到现在共进口了4500对SPF亲虾,大约出售虾苗2-3亿尾,平均售价在110-150元/万尾,这些虾苗主要供应湛江、广西和海南的养殖户。今年虾苗死亡严重这是一客观事实,不论是“进口苗”还是本地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特别是“进口苗”发病早、发病率高而且死亡快。陈先生解释了这一现象,在过去的几年里不少的养殖户见证了“进口苗”的优良性能,同时也认识到了它的脆弱。该“进口苗”在好的养殖环境中生长速度快、养成规格大;相反在条件差的养殖环境中极易发病,不出7-14天就全部死亡,显得比本地虾苗的抗病力更差。目前,在湛江近20万亩虾池中,老化的、低标准的虾池占到相当大的一部分,“进口苗”放到里面自然不适应就会大量死亡。要补充的是,是否全部死光还要看养殖者的技术水平。陈先生认为,良种需要良法,“进口苗”只适宜在条件好的技术管理水平高的高位池投放,建议投苗密度在6-8万尾/亩,养殖90-100天,规格在25-30头/斤,亩产在1500斤。分析今年虾苗的死因,陈先生还补充道:1、一般来讲,“进口苗”适宜水温18-36℃,最佳水温25-32℃,在清明后,投苗最为适宜。但现在的湛江虾农已养成了在春节前后投苗的习惯,为了赶早上市。种苗场为了配合虾农的生产,不得不加温生产。为什么虾农投诉说,“进口苗”发病最早,是因为有能力生产“进口苗”的厂家最早供苗。在天气不稳定的情况下虾苗的成活率更要依赖虾池的配套设施和管理水平,这往往都是很难的。不少虾农还得靠天吃饭,大不了死了再放。2、放苗的密度太高。目前,养大规格的虾才有好的价钱,现在33头/斤的白对虾塘头收购价在14-16元/斤,养殖成本在6-7元。有的虾农不顾生产实际,盲目增大放养密度,技术管理水平跟不上很容易出事,虾发病了就下药,既增加成本又影响了成活率,适得其反。3、环境污染。现在湛江的虾塘是越挖越多,当地政府不注重规划,许多虾池的废水未经过处理,就排放到附近海区,海水质量越来越差,虾也一年比一年更难养。明年的虾病情况估计会更严重。
为了推广“进口苗”,海茂在徐闻县、海南儋州分别建了80亩的示范基地,都放养了自己生产的“进口苗”,现在长势良好。为了净化虾苗市场,陈国良建议政府出台法律控制亲虾培育场的数量,来控制幼体的供应量,制定亲虾培育规程,提高虾苗的质量。
何利(遂溪银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根本问题着手
听完陈国良的述说,记者心中也有了一些眉目,为了了解更多的观点,记者还专程拜访了遂溪银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利。何利目前负责一间饲料厂和20多家虾苗场的运营。他在饲料厂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说他经常与国内的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虾苗繁育方面,他的做法是只有将规格在45克/条以上的亲虾进行特定病原检测,确认不带病毒以后才投入生产使用。在水质、饵料等与病毒水平传播的环节控制好,将每一批出场的虾苗经过检测后才出售给虾农。何先生说虾苗出问题无非是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造成的,我们可以将种虾选育好,创造有利的先天条件,在培苗过程当中使用环保,高营养的饵料,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现在有人见到养虾赚钱也想学他人养虾,筹够资金盲目上马,规模还不小,就是管理跟不上,技术又不全面,很容易出问题。其实“进口苗”不光是今年出事,在2000年、2001年也有问题出现,只是影响面不够今年大。实际上许多的死亡原因并非病害,往往跟放养密度有直接关系,据他个人的经验,高位池可放苗5-8万尾/亩,一般土池放3万尾/亩。密度大、溶氧低,虾苗容易出现红体、黑鳃的症状,很多人则认为是有病的,立即下药,引起虾的应激,甚至死亡。在养虾中,往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造成目前虾苗投放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苗价太过便宜,甚至有人认为一亩放30万尾,死掉还有15万尾,存在某些侥幸心理。何利建议:1、政府要把种虾培养控制起来,种虾培育一定要有许可证还要有病害检测中心;2、虾农的养殖技术有待提高,政府应组织企业出资多办培训班;3、老化虾池要改造,湛江要向中山、顺德等地学习,要花大力气在政策、资金、技术上扶持老化虾池改造;4、加强进口亲虾的控制,政府要严格控制非合法途径进入湛江虾苗场的亲虾数量,打着“进口苗”牌子的虾苗场政府要派人检查其来源和背景,要他提供相关文件正本。
何利认为最佳放苗时间,只要在放苗日期的前后五天内,气温不低于10℃就可以放苗。如果都要等到清明后才放苗,那岂不是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总之一句话,技术是关键。
陈成魁(雷州市水产局副局长):
不能把责任往虾苗身上推
雷州市水产局副局长陈成魁向记者介绍了雷州今年早造对虾发病的情况:那些上世纪80年代后期建设的到现在还未经改造的虾塘今年的发病率在70%以上,通过铺设地膜改造后的虾塘养殖成功率在80%以上,目前有一部分已经收虾了。现在养虾一出问题,虾农自然而然地就会怀疑虾苗的质量,陈成魁认为是不科学的,虾苗的质量仅是原因之一。像现在的海区和虾塘环境、今年的气候等因素已显得特别突出。
曹耐(雷州市新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老化虾池改造要继续推进
在雷州东里镇南宅村,原雷州市水产局局长曹耐正在带领村民改造老化虾池。他放的虾苗都是本地苗,在记者采访他时,已经放养了88天了,平均达到33头/斤,密度为10万尾/亩,一直都未发病,情况都很稳定,全部都使用微生态活菌制剂。曹耐认为今年虾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老化虾池中累积性污染造成的。虾苗培育中的饵料营养相当重要,在这上面偷工减料,虾苗质量会大打折扣,养殖成功率会很低。
李丙顺(海南水产研究所椰林基地技术员):
“进口苗”供不应求
去年经农业部授权的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海南水产研究所报送的SPF(无特定病原体)南美白对虾被确定为适宜在我国推广的引进优良品种。该委员会还批准了该所制订的南美白对虾亲虾培育和种苗繁育技术操作规程,拟订南美白对虾亲虾质量标准。
经农业部特批,海南水产研究所去年初从美国夏威夷引进700对南美白对虾SPF原种亲本,进行亲本繁育、种苗培育及养成试验研究。经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海南水产病害防治中心检验,这些原种一代亲虾、原种二代幼体、虾苗均未携带桃拉和白斑综合症病毒。该项目荣获了海南省百项农业新技术三等奖。到目前已引进了1500对南美白对虾SPF原种亲本,所繁育的种苗供应到社会,反映良好。0.6-0.8厘米的白对虾苗售价为120-130元/万尾,不少高位池养殖户反映,放苗密度不超过12万尾/亩,养殖90天就可达到30头/斤,特别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王立功(海南浩波水产研究所所长):
进口亲虾要选好的品系
目前东南亚(包括印度次大陆)各国养虾业的发展趋势同海南省比较,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在种苗的优选上,我国差距较大,苗源混乱,真假莫辨,特别是与原产地技术专家的技术合作薄弱。南美白对虾的品系有500多种,究竟哪一品系适合我国华东、华南各地区养殖环境?国内的种苗场大多数缺乏这样的合作和研究,更缺乏相关资料。有许多原产地种虾场仅仅是将我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种苗市场对待,没有科研只有买卖,不顾我国实际情况,一味夸大其种虾的品系优越,而他们的不少国内合作者更是只重商业操作,缺乏科学审慎态度,甚至以次充好,造成我国种苗生产混乱,成虾养殖成功率极低。制约海南省乃至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养殖效益以及对虾产品品质的瓶颈,在于种苗的种质退化、苗源背景不清,病毒垂直感染率高、发病率高,以及养殖技术落后,大量使用违禁药物造成的水域环境污染,生长时间长,大规格和符合出口标准的成品虾少等。
陈文(广东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要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今年对虾苗死亡严重现象给对虾养殖业敲响了警钟。首先是苗种的质量问题,目前真正通过农业部备案的引进到国内的进口白对虾亲虾是极少数的,多数打着进口SPF虾苗牌子的种苗场的亲虾都是非正当途径进口的,这样给虾苗的质量造成很大的混乱。其次是环境污染,在湛江地区不少的村镇为了发展白对虾养殖,毫无规划地将土地批给投资者养虾,造成了附近海区的污染超过负荷,这种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再次要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带病毒的亲虾流入国内和保障虾苗的质量。
冯庭玉(惠东平海水产技术服务站):
虾苗市场要整顿
惠东平海水产技术服务站负责人冯庭玉对今年的白对虾养殖情况表示深刻的担忧。他说目前在惠东县养虾面积2.5万亩左右,精养池6000亩,高标准高位池约2500亩,90%的养殖户养殖南美白对虾,去年都非常成功,但是今年早茬养殖却不尽如人意,养殖户反映虾苗质量明显比去年下降很多,更容易发病,发病势头更猛烈,死亡率更高。
他对记者表示,在他们的对虾集约化养殖基地实验室中,花费20多万元购进了PCR病毒检测仪器,细菌分析,微生物培养,药敏分析的试验设施,高标准高质量的建造养殖池塘,采取综合措施来防治虾病:虾苗购进之前,他们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不带特定病毒,是高健康虾苗,这才大量购进放养,放养之后全程监测分析水质状况,保证水质稳定、良好。按照这一套防病害的方案来养殖,一直以来都非常成功。不过,他一直比较担心对虾种苗生产这一环节,购进种苗质量都不过关,很多时候根本就不适宜放养,放养之后对附近养殖场影响很大,如果虾苗携带某些病毒,将很可能通过排水系统传播给别的养殖场,对整个养殖环境都有影响。现在虾苗场多如牛毛,
生产质量却是每况愈下。
冯庭玉表示按照对虾集约化防病害的设计思路,对虾种苗的质量监测是重中之重,但是在我国目前这种状况下,开办虾苗场好像在自家后院种菜一样随便,结果哗啦啦华南地区就冒出数百上千家,然后就是劣等虾苗冲击市场,虾苗生产无人监管。现在的虾苗场使用抗生素过多,使用粗制滥造的饵料,消毒措施不到位,非常容易造成病毒对虾苗的感染,而没有一个机构来鉴定这些虾苗场出品的到底是不是高健康虾苗。种苗场方面,到底这些种苗场技术措施如何,管理水平怎么样,是不是杜绝了病毒感染?现在同样也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鉴定和监督。整个市场就是一个字,乱!
冯庭玉对目前对虾养殖这种状况深表忧虑,他希望渔业水产有关部门能够组织人力,将这种混乱迷惑的局面整饬廓清,以权威的鉴定和监督来保证虾苗生产行业确实在生产高健康的虾苗,否则,任由目前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将严重打击对虾养殖户的积极性,甚至危及整个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也未尝没有可能。
到记者截稿时为止,江门新会区四个镇,睦洲、大鳌、沙堆、三江共养殖47992亩,平均每亩放苗8.74万尾,发病率38.87%,绝产率12.59%,平均亩产356.89公斤;珠海斗门区养殖56784亩,早造养殖南美白对虾发病率三成,绝产率近一成。整体看来属于正常养殖状况。但是据养殖户反应,现在养虾容易发病,很难养殖大规格虾。许多人只好增加放苗量,希望提高产量。虾容易得病,养殖全程损耗大,被迫提高放苗量,然后养殖规格上不去,虾价低迷,然后养殖户只好再提高一点放苗量。
名词解释
●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
为了推动我国海水养殖种子工程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的产业化,促进我国南方海水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002年10月,经过充分调研并组织专家论证,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正式批准,分别在广东和海南建立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和“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海南分基地”。
“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以下简称“南方基地”)的建设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创新技术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并围绕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主题的总体战略目标,科学合理地开发我国南方名特优养殖种类的苗种繁育技术,同时也为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主题的相关研究课题提供良好的中试生产条件。“南方基地”将重点开发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SPF亲本和虾苗规模化繁育及生长快速和SPR品系选育技术、石斑鱼和军曹鱼种苗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斑节对虾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通过“两条虾和两条鱼”的建设,使之成为南方区域的水产种苗繁育技术研发长期基地和推广中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基地通过一条鱼(虾)的开发,建立一个产业,辐射一片地区,致富一方百姓,深化一门学科。
“南方基地”将由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其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并与中山大学、湛江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所和水科院南海水产所等国内从事海水种苗繁育和养殖研究相关科研院所进行股份合作,在原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水产种苗基地的基础上组建而成,863专项经费将提供696万元,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原已投资3000多万元的基础上新增投资700万元,广东省科技厅和湛江市人民政府共提供经费1400万元。“南方基地”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现有的辐射广泛的技术推广和市场网络,逐步建成以湛江为中心,辐射海南、广西和广东等南海区域特别是环北部湾地区的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体系,以加速相关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SPF虾苗
SPF为SpecificPathogenFree之缩写,亦即“无特定病原”的意思。重要的是,它并非白对虾专用的名辞,而是通用于所有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缩写名辞,例如SPF种猪、SPF种鸡等等。既然是针对特定疾病,就表示它不能排除其他未经检验证实之疾病存在的可能性。因此更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指明是那些疾病项目,经过科学仪器方法检测通过,确定不带其病原的SPF生物。通常检验项目选取当前危害性最大的疾病来作检验,针对目前危害养殖对虾(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最严重的三种病毒,即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综合症病毒(TSV)与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作为不可或缺的检验项目。例如无白斑病毒(WSSV)及桃拉病毒(TSV)的SPF白对虾苗,则表示此虾苗只能确定为不带WSSV及TSV两种病毒,但对于其他病毒则未经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带原。SPF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安全保障。
作为虾农当然希望买到高健康的SPF虾苗,如何取得SPF虾苗?不能单凭经验判断,还得送虾苗样品到权威的对虾病害检测中心作检测。最好能仔细阅读虾苗供应商提供的每一批种虾的以下正本文件:1、购种虾合同;2、夏威夷政府出具的该批种虾质检保证书,注明WSSV、IHHNV、BP、HPV、TSV、YHV六种病毒检测阴性。3、产地证;4、空运货单、装箱单。当然无特定病毒的SPF虾苗并非就是养殖成功的保证,必须同时有良好养殖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