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建消息:
近日,记者从蕉城区经贸局获悉,经过有关部门几个月来的努力,蕉城大黄鱼出口第一大户——宁德市岳海水产有限公司渔排登记备案工作通过验收,日前恢复出口,预计年底前两个月可实现出口大黄鱼100万美元,同时通过验收的还有今年刚成立的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
这一消息,让众多的大黄鱼养殖户松了一口气。
一个月下降近五成今年下半年以来,蕉城区大黄鱼出口严重受阻,7月份的黄鱼出口额仅155万美元,与6月份同比下降了47.3%;岳海公司7月份仅完成出口30万美元,降幅达72%。金盛、川晖、东方等11家企业大黄鱼出口都大幅下降,有5家出口企业无单月出口实绩,而8、9月份出口形势更为严峻,单月出口仅在100万美元(去年同期均超过400万美元),全区24个货柜滞留无法通关出口(其中16个货柜已经全面抽检为合格产品),价值192万美元。
当前正是韩国、日本等国家大黄鱼进口需求旺季,也是闽东大黄鱼收购出口旺季,许多出口企业承接了大量的订单,正收购加工大量产品。大黄鱼出口受阻,使企业遭受巨大的产品损失,还要面临违约索赔,经济损失十分惨重。另一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大黄鱼出口受阻,势必增加养殖户的成本,引发价格的恶性竞争,使广大养殖户面临亏本和破产的威胁。
养殖企业“各自为政”
闽东大黄鱼是中国六大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三都澳无污染水质养殖出来的大黄鱼以其肉质细腻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遐迩,长期以来深受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国人民喜爱,在世界同行业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为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大黄鱼却面临着出口受阻的尴尬局面?
记者了解到,导致大黄鱼出口严峻形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近一段时间来,日本、韩国等国家提高了对水产品检验检疫的技术要求,特别是严格了农兽药残的检测标准,另一方面,闽东大黄鱼没有进行产业化经营,大黄鱼养殖与出口加工企业两大层面严重脱节,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养殖与加工企业各自为政的状况带来了以下种种弊端:
闽东大黄鱼养殖目前仍是以自产自销、分散经营为主。为了追求最大效益,位于大黄鱼产业链低端的养殖户普遍超密度养殖,这就造成鱼病频发,为了防止大黄鱼生病,一些养殖户又滥用各类鱼药,这给大黄鱼的品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分散经营,养殖户资金短缺,无力对大黄鱼鱼种进行更新换代,出现了大黄鱼品种退化,成活率低,成品鱼畸形等问题。这些原因,又反过来影响了下游加工企业,由于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企业所收购的大黄鱼来自千家万户,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产品采购链和供应链,产品良莠不齐,给下游加工带来麻烦,难以有效保证出口大黄鱼质量。两大层面不能有效对接,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大黄鱼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企业经营观念落后,不能形成品牌效应,在贸易链上没有话语权,无力带动养殖户做大做强大黄鱼产业。
渔排备案或可成良方
如何将分散经营的养殖户与出口加工企业连结起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让广大养殖户切实享受到大黄鱼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实惠呢?
闽东水产专家、“大黄鱼之父”刘家富告诉记者,根据当前闽东养殖的实际情况,最切实可行的就是对养殖渔排实施登记备案。
渔排备案就是养殖户在职能部门的监督下,对大黄鱼从鱼种、饵料、药物到水质监测、养殖密度、销售等状况进行记录,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出口,这就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粗放的渔排养殖模式,促使渔排建立规范的养殖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从养殖到销售的全程信息追溯,有助于养殖户与出口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从而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实施养殖渔排登记备案,把养殖户和加工出口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保证了大黄鱼品质,可以坦然面对发达国家不断出台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国际贸易保护措施。
刘家富说,实施渔排登记备案,也为闽东大黄鱼打造统一品牌奠定了基础。有了统一的品牌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拥有了主动权,就不会受制于人,也便于得到国际认可。
大黄鱼外销警钟敲响后,宁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要求所有出口企业收购加工的原料鱼必须全部来自备案渔排,如非来自备案渔排的,一经查出将停止该企业出口水产品资格。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