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海口近岸海域日前发生的大面积赤潮令人关注。昨天下午,海口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环保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昨天经跟踪监视和采样分析,该海域的赤潮发展态势有所减缓,目前尚未对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明显的危害。有关专家提醒;赤潮暴发期间,沿岸养殖户暂不要抽取赤潮海区海水养殖,同时,尽量减少游泳等海上活动。
赤潮面积约2.5平方公里
24日下午,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接到海口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报告称,海口市东营至盈滨半岛近岸海域发现水色异常,疑为赤潮。接报后,该中心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展开调查。监测发现,海水明显呈棕色,块状,尚未闻到腥臭气味,经查找,也未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异常死亡现象。调查发现,赤潮主要分布于东营至盈滨半岛近岸海域,岸线长约50公里、距岸约50米以内的海域范围内,赤潮发生面积约2.5平方公里。
昨天下午4时10分,记者来到海口假日海滩,当时正值退潮,远远望去,水面上无明显的黄色漂浮物,沙滩上却有部分棕色藻类残迹,这些藻类很细,呈颗粒状,但量不多。记者注意到,有部分游人仍在海里游泳。
4时30分,记者又驱车赶赴毗邻海洋世界的镇海渔港,站在岸边,只见波涛汹涌,水面上明显漂浮着黄色的藻类。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有关专家说,那些漂浮物就是赤潮生物。离岸相对较远的海域未发现赤潮生物。与前两天相比,海水颜色变清了许多。
但热带海洋世界、荣山寮一带赤潮带宽度明显增大,水中有大量浮游生物。
据悉,这是今年来海口出现的第二次较明显的赤潮现象。今年2月1日,海口市近岸海域也曾有赤潮发生(面积1.5平方公里),但未发现有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异常死亡现象。
赤潮生物为球形棕囊藻和三角褐指藻
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主任王红心说,赤潮是由于海洋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海洋中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经鉴定,该海域暴发赤潮的生物为球形棕囊藻和三角褐指藻。据专家介绍,此类藻本身不含毒素,对海水养殖不会构成大的威胁。但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生物的正常群落组成和生长,或产生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也会杀害死海洋生物,导致海区污染,使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
专家提醒:沿岸养殖户暂不要抽取赤潮海区海水
专家建议,赤潮发生时,有关部门应通知渔业养殖户暂停抽取海水养殖,网箱养殖应适当转移。同时,赤潮生物大量聚集在一起,有粘性,对人体能带来一定的影响,赤潮暴发期也不宜下海游泳。不要在赤潮海域取食死亡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以免发生中毒和意外事故。
海口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狮光说,赤潮发生后,渔业部门昨天已通知附近的养殖户采取防范措施,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鱼类死亡现象。另外,海洋部门仍在继续加强对赤潮的巡视,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