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方渔网讯 南美白对虾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而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则是近几年来推广的养殖新模式,具有成本低、病害少、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漳州市共有兑淡养殖面积3万多亩,该产业现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产量的不断提高通过主要养殖区的实际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种质退化
南美白对虾引进初期,苗种供不应求,价格高达600-700元/万尾,育苗场的经济效益普遍都较好。因此,近几年来,各地虾苗场一哄而起,造成虾苗量明显过剩;同时,受成品虾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的价格一落千丈,有时跌至20-30元/万尾。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育苗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直接利用本地培育的较大规格的成虾作为亲虾进行人工繁殖,而且亲虾往往来自同一池塘,没有经过严格筛选,长期的近亲交配造成虾种遗传性状的改变,导致种质退化,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下降。
2、亲虾未经严格检疫、苗种质量差
绝大多数育苗场,繁殖用的亲虾未经严格检疫,结果生产出来的虾苗体质弱而且容易携带病原。同时,在育苗的过程中也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3、虾苗淡化的时间过快
苗种的淡化本应逐步进行,淡化过程5-7天,每天降低盐度4-5‰。但是,有些育苗场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育苗成活率,采取大幅度下降盐度的方式淡化苗种,导致苗种下池后成活率不高。
4、养殖密度过大
有不少养殖户,片面地追求“高产”,抱着“多投虾苗搏高产”的侥幸心理,盲目地增大养殖密度,一亩投放十几万尾甚至二十几万的虾苗,但养殖技术与管理措施不到位量终导致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频繁。
5、开发无序,病原交叉感染
由于虾池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养殖场分布过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中,导致病原体交叉感染。
6、滥用药物
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防病,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对症下药、滥用药物、增大用药的剂量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使我市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持续健康的发展,应该采取如下几条有效的措施:
1、做好亲虾的选育工作,防止种质退化。建立地区性良种基地,实行亲虾的统一供应。从国外进口通过人工选种或基因筛选的优质亲虾进行繁殖,严格按照亲虾的生理、生态和营养要求进行培养,经检疫检测达到标准后再统一供给各苗种场进行人工繁殖和育苗。
2、制定有关行业标准,加强虾苗质量的管理,实行虾苗场经营权审批和出苗前SPF(无特定病原疾病)检测制度。一方面通过控制虾苗场的规模和数量,取缔那些技术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虾苗场,防止虾苗市场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专门的检测机构,对各虾苗场培育出来的虾苗进行协样检测,达到标准的才允许出售给养殖者。
3、提高虾苗淡化的成活率
虾苗淡化按前快后慢原则进行。盐度10‰以上每天以3-5‰逐降,10‰以下每天以1-3‰逐降,淡化期间日水温温差应小于4℃。
4、合理的投放苗种
结合这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苗种的放养量应控制5-6万/亩左右。养殖密度过大,往往会因为大量的残饵和对虾自身排泄物造成养殖环境的恶化,诱发病害的发生。
5、使用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水质,及时将养殖池中有害物质降解免水质恶化。同时,有益微生物能抑制其它致病菌的繁殖,起到防病的作用。
6、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把健康养殖技术规范落实到每个养殖环节中。药物使用必须按照“NY5071—200l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推广使用海因类、碘制剂、抗病毒中草药等无耐药性,低残留、符合标准的药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