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产量占全球95%,产品销售收入却不到十分之一份额,专家指出,中国珍珠正跌入有“名”无“利”的“高产陷阱”。
据中国宝玉石协会的统计,2003年中国海水珍珠产量基本与日本持平,约30吨,但借助淡水珍珠的力量,中国珍珠把昔日“世界第一产珠国”日本远远抛在后面。2003年中国淡水珍珠产量1200吨,2004年继续大幅增长,仅湖南省的淡水珍珠产量就超过500吨。与骄人的产量相比,中国珍珠的销售收入显得“可怜”。2003年全世界珍珠及相关产品销售额约50亿美元,中国不到5亿美元。
质量低劣与“下游”产品开发乏力,使中国珍珠产业链呈现出畸形的“头重脚轻”。以海水珍珠为例,北部湾所产、历史上曾经十分有名的南珠,收购价每公斤不过两三千元,而法属波利尼西亚(即出产著名黑珍珠的大溪地)的南洋珠,出口每公斤超过1万元。珠宝界人士叹息:目前大部分的南珠基本上已被剔离珠宝,只是普通的旅游工艺品。
为鼓励更多的农民致富,无论是海水珍珠还是淡水珍珠都努力追求高产。有“南珠之乡”美誉的广西北海市营盘海域,珍珠养殖场连绵成片,平均每平方养殖珠贝近200个,而按浮游生物量测量,只能提供27个珠贝的营养需求。超密度养殖,使插核的母贝越来越小,产出的珍珠质量越来越差。
1958年中国第一颗人工海水珍珠在北海市培育成功,较长一段时期,珍珠都是当年插核,次年二三月才采收。为提高产量,科技人员成功地将珍珠从育苗开始的生长周期由原来的五六年缩短为两三年,二三月插核当年10月后即可收珠,但这些珍珠的珠层厚度普遍达不到国家规定“珠宝级珍珠”0.3毫米以上的标准。从1980年代起,借助于繁蚌技术的突破,中国淡水珍珠产量大幅增长,日本淡水珍珠很快销声匿迹,海水珍珠也严重萎缩。但专家认为,中国珍珠已堕入“高产陷阱”,如果不从规划养殖、提高质量和树立品牌着眼,将影响到自身的存亡。
南方渔网编辑:寒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