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半岛都市报讯:昨天上午,在福建过冬的上亿粒鲍鱼被运到了胶南市大湾村养殖基地。记者了解到,这是本市实施大规模“北鲍南养”后,首批鲍鱼运到本市养殖海域。据渔业专家介绍,鲍鱼经过“北鲍南养”,既提高了鲍鱼的成活率,节约了养殖成本,还不影响鲍鱼的营养价值,为本市海上养殖探索出一条新路。
“北鲍”到南方“度假”
记者今天赶到胶南市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大湾村养殖基地看到,渔民正在把刚刚从福建运来的鲍鱼放养到鲍鱼笼中。记者看到,这些小家伙们长得又嫩又胖,粒粒招人喜爱。这里的渔民老张告诉记者,这些鲍鱼在5厘米到6厘米大,再经过半年多时间就能对外销售了。
大湾海珍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大湾村党支部书记翟开军告诉记者,过去的鲍鱼养殖都是本地化,但是鲍鱼的生长周期太长,一般要经过三年的养殖后才能出池。为此,合作社在几年前就开始摸索在南方一些海域尝试“北鲍南养”。去年10月,合作社派人从大连、烟台等地购入优良鲍鱼苗种后,随即运往福建莆田附近租用的海域,让小鲍鱼苗在福建“过冬”。经过一个阶段的“调养”,这批鲍鱼目前已长到了6厘米左右,随后再将鲍鱼运回大湾村养殖海域,直至鲍鱼长到8厘米以上再上市销售。
至少节约成本1000万
将鲍鱼千里迢迢送到另一个地方养殖,还能有啥赚头?据大湾村鲍鱼养殖户陈先生介绍,鲍鱼对养殖海域的水温要求很高,南方冬天和北方的夏天海域水温合适,异地调养巧妙解决了北方鲍鱼冬季休眠不生长的问题,缩短了鲍鱼的生长周期,鲍鱼苗种的死亡率会大大降低,扣除运费和相关支出,还是大有赚头。
翟开军算了一笔账:每年冬季,合作社为海水加热帮鲍鱼过冬的费用达上百万元,如果运到南方养殖,运费和海域租赁费只需20万元至30万元,而这批鲍鱼苗至少节约成本在1000万元以上。据了解,大湾村鲍鱼养殖面积达到200多亩海域,全村共有4000多笼鲍鱼,总数量在一亿粒以上。
“北鲍南养”不影响营养
北方的鲍鱼从口感到营养价值都优于南方的,而“北鲍南养”会不会影响鲍鱼的营养价值呢?合作社技术员刘春战称,“北鲍南养”将鲍鱼的养殖周期从三年缩短到两年,鲍鱼在南方过完冬被运回后,除了一小部分作为半成品销售之外,其余的还要在当地海域继续养殖,所以鲍鱼成长周期虽然缩短了,但口感跟营养价值没有受到影响。
对此,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北鲍南养”的成功,不仅为本市一些水产养殖户增产增收,也为本市鲍鱼养殖业开拓出一条新路子,应该进一步推广。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